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索倫竿(又稱神竿、還願竿、索摩竿)

這是滿族薩滿教祭祀祭天典禮中使用的禮器,祭祀時在竿頂錫斗內放置碎米、雜肉等待神鵲(烏鴉)飛來食用,以示答謝天神的意思。
清寧宮在大祭日的隔一天祭天,當天會在清寧宮院內東南方設神竿,帝后在清寧宮內對著神竿方向行禮,司俎祝禱之後會宰殺祭祀的牲畜,取精肉入銅鍋煮熟後切絲,和米飯一起供於案上,又將精肉、膽、米飯攪拌,盛於神竿斗內,將神竿豎起。祭天以後,將小肉飯呈予皇帝、皇后。之後將其他剩餘的肉煮熟,分予其他的眾人分食。
我在廣場聽到當地的導遊對其他遊客說明:有一次努爾哈赤戰敗,被敵軍追殺,正當不知逃往何處之時,有一群烏鴉飛到他身上,掩蔽了他的身子,因此躲過了殺身之禍。但是該導遊也說明,索倫竿在努爾哈赤崛起之前就已經出現了。
我搭公交車到努爾哈赤的福陵,下車在附近就看到這個雕像,說的就是烏鴉保護努爾哈赤的故事
我後來讀鐵玉欽先生所著的<瀋陽故宮軼聞>裡說明:滿清入關後,在北京紫禁城裡的坤寧宮,也立著一根索倫竿,但是我在北京故宮倒是沒看到。這本書裡提到了另一個近似的故事,但是故事的主角是滿族的先祖。傳說長白山天池裡的仙女吃了神鳥銜來的果子,因而懷孕生下了布庫里雍順。
和西方寓言神話一樣,雍順生來註定成為英雄,他用和平的方法統合了住在鄂多里(依蘭哈拉)城互相對立的三個部落,並對抗外來以熊為圖騰的部落,很有趣的是,這似乎呼應了我們前面看到黃帝的有熊氏部落所在。布庫里雍順立了大功,成了在鄂多里城的首領,但他的後代驕奢淫逸,引發部眾不滿與反抗,進而推翻布庫里雍順家族的領導,追殺該家族族人,最後只剩下一位名為凡察的孩子因為烏鴉的掩蔽而生存下來,他後來成了愛新覺羅氏的先祖。

傳說愛新覺羅氏的子孫為了感念上天的護佑,而立了索倫竿。

參考資料:鐵玉欽,春風文藝出版社,<瀋陽故宮軼聞>,1984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麟趾宮、衍慶宮與關睢宮

麟趾宮亦稱西宮,建於清太宗天聰年間,崇德元年(1636年)定名為麟趾宮,是清太宗貴妃的寢宮。貴妃為蒙古阿巴垓郡王額奇格諾顏之女,姓博爾濟吉特氏,名娜木鐘。
麟趾宮

麟趾宮
衍慶宮亦稱次東宮,建於清太宗天聰年間,崇德元年(1636年)定名為衍慶宮,是清太宗淑妃的寢宮。淑妃為蒙古阿巴垓部塔布囊博第賽楚虎耳之女,姓博爾濟吉特氏,名巴特瑪.璪。
衍慶宮

衍慶宮
關睢宮亦稱東宮,建於清太宗天聰年間,崇德元年(1636年)定名為關睢宮,是清太宗宸妃博爾濟吉特氏海蘭珠的寢宮,海蘭珠是中宮皇后姪女,永福宮莊妃之姐,同出於蒙古科爾沁部。















參考資料:瀋陽故宮解說牌

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

永福宮

我們來看一下清寧宮旁嬪妃的宮殿,首先看永福宮(又稱「次西宮」),是皇太極莊妃的寢宮。





莊妃名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蒙古科爾沁部公主,關睢宮宸妃海蘭珠之妹(1613-1687)(明萬曆41年--清康熙26年)。13歲時嫁給皇太極,1636年被冊封為永福宮莊妃,崇德3年(1638年)正月生皇九子福臨,即為後來的順治皇帝,去世後尊諡孝莊文皇后。
莊妃聰慧美麗,力佐太宗、世祖、聖祖三朝。關於描述孝莊文皇后的戲劇不少,但是多為稗官野史,不過還是拉近了歷史故事和普羅大眾的距離。
(2016.03.02補充)余秋雨老師在他的《藏著的中國》一書介紹到:這搖籃即是福臨(順治皇帝)所用過的搖籃,福臨的母親出身蒙古貴族之家,她給兒子用的是蒙古式的馬背搖籃。

參考資料:
1.瀋陽故宮解說牌
2.余秋雨,知本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藏著的中國》(2004)

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

清寧宮

看過了「前朝」主要的建築崇政殿,再來看一下「後寢」主要的建築清寧宮。
清寧宮

清寧宮俗稱中宮,建於天聰年間,是清太祖皇太極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居住的寢宮和舉行薩滿祭典的神堂。我們看這建築的門並不是開在正中央,而是於東次間開門,俗稱「口袋房」,東稍間為暖閣,內分南、北二室,均設火炕,是皇帝、皇后起居之處。西側外間為清宮舉辦便宴及薩滿祭祀之所。按滿族風俗,清寧宮外間於南、西、北三面設炕,俗稱「万字炕」(「万」比「萬」字符合三面炕的形狀)。滿族尚西,西炕設神位、神龕及祭祀用品。

清太宗皇太極像
在瀋陽覺得當地空氣非常乾燥。聽到當地在旁解說的導遊說,下面用這兩個鍋子煮水,水蒸氣蒸發,有調節空氣濕度的作用。但重新整理北京故宮介紹坤寧殿的文字,說明這是煮肉作為薩滿教祭祀儀式中祭品的鍋子。
清寧宮主要的祭祀活動包括:朝祭、夕祭、背灯祭。朝祭:神位設於西山牆正中,祭祀的神靈是如來佛、觀世音菩薩、關聖帝君。夕祭:神位設於北牆正中,祭祀的對象是穆哩罕神(祖先神)、畫像神、蒙古神。背灯祭是夕祭的延續。用青布遮蔽,熄滅灯、灶、香火,祭祀納丹岱琿(七星神)、納爾琿軒初。
舉行便宴和薩滿祭祀典禮的所在

右側席位
參考資料:瀋陽故宮解說牌

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鳳凰樓

回來看瀋陽故宮中軸上的建築物,穿過崇政殿旁的右衛門,首先看到的是左手邊的霞綺樓、協中齋;右手邊的日華樓、師善齋,解說牌上說明這是乾隆11-13年間才興建的,用來儲存宮內的雜物,但我想這些樓房命名都頗為風雅,應該有別的用途。
霞綺樓

協中齋
日華樓

日華樓

師善齋

師善齋
中軸上的主建築物是介於崇政殿與寢宮間的鳳凰樓,建於清太宗皇太極天聰年間(1627-1635),是皇帝后妃舉行宴會和讀書之處。清遷都北京後,樓內曾收貯清代帝王像及御寶等。鳳凰樓是清代盛京城內最高建築物,"鳳樓曉日"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2016.03.02補充) 余秋雨老師在《藏著的中國》一書中對這「紫氣東來」的匾額有所說明:乾隆皇帝回瀋陽的次數最多,他寫這「紫氣東來」是借用到家的話,表示自己不會忘記,他坐的江山就發祥於祖宗的這一塊寶地。




鳳凰樓的對面就是清寧宮,在廣場上立有索倫桿,這是薩滿教祭祀儀式中重要的聖器,後續我會有專文介紹。

參考資料:
1.瀋陽故宮解說牌
2.余秋雨,知本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藏著的中國》(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