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0日 星期三

藍釉盤子

這是伊朗17世紀到18世紀間所製作的藍釉盤子,我拍到的照片反光比較嚴重,看博物館官網的照片比較清楚。伊朗陶匠使用金屬釉上色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但在當時已經日趨沒落,一來是因為流行的改變,再者是因為燒製彩釉盤的技術逐漸失傳。我想可能是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年輕人受到經濟活動影響沒有意願學習傳統技藝,自然技術就沒落了。我另外猜想的是鈷藍釉原料製作成本高應該也是因素之一。


參考資料:亞洲藝術博物館網頁

田字型裝飾紋碗

在公元15世紀,來自大明王朝的中土瓷器深深影響著伊朗的陶匠,這裡的陶藝師都在模仿東方傳來的瓷器。看照片中的這一個碗,這是16世紀統治伊朗的薩法維王朝的陶匠所產製的,他們在碗上繪製中心的花朵和田字紋,並且在器皿之上上光亮的釉,產生半透明的效果。在碗中央的花紋處,有一個突起的部分,這是讓端碗的人將中指伸入碗底的凹入處,用拇指按著碗沿,穩定地持著這個碗。

薩法維王朝時期的陶匠所產製的精緻器皿,透過南方的岡布龍港(Gamberon),也就是現在的阿巴斯港運送到歐洲與亞洲,所以也稱為岡布龍器皿(Gamberon ware)。當時葡萄牙的海上帝國勢力已經伸到伊朗南方沿岸城市,他們曾經統治阿巴斯港,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在當時的岡布龍港也曾經有過貿易站,將這些陶器出口交易到各地。

參考資料:
2.維基百科

2020年9月27日 星期日

有著書寫文字的壁磚

這件壁磚生產於公元1220-1230年間,當時卡尚的陶匠不只生產精緻的器皿,也用相同的工藝製作這樣華麗的壁磚。這些陶磚會使用在宮殿中的天花板上或是清真寺或是供伊斯蘭教徒祈禱的小殿(米哈拉布)之中,還有前面筆記看過星型及十字型磁磚組成的牆群上方,閃閃發亮地排列著。基本製作的過程是:1.在磚陶土的中心處,用鈷綠松石的大型模具壓印可蘭經的文句。匠師會精心在周邊裝飾精緻的圖樣,塗佈光澤的釉料。2.在經句上方以模具壓印連續的植物紋樣。3.在磚的下沿部分或是裝飾幾何圖案,或是再用文字符號裝飾。

注意中央經句中間有鳥類的紋樣,這樣的紋樣在今日的清真寺中可能無法再看到,但是在伊朗納坦茲14世紀的早期穆斯林建築中都可以發現其蹤跡。一位伊斯蘭研究學者希拉布萊爾說明:工匠們沿襲當時的流行傳統傳說:"烈士的靈魂就像會吃天堂水果的綠色小鳥"。

這一塊壁磚製作的時間在1275-1325年間,在經文旁邊看到散佈圓點,螺旋型的蔓藤,花朵與枝葉,可能是納坦茲蘇非建築群中長帶型的裝飾壁磚。


參考資料:亞洲藝術博物館網頁

鳳凰紋飾碗

這一件碗是公元14世紀到15世紀間的製品,前面筆記在介紹有鳳凰紋飾的壁磚時曾經提過:鳳凰與蓮花紋可能是受到蒙古人入侵時帶來中國工藝的影響,這裡的解說牌更進一步說明可能是來自於中國織物飾紋的影響。而鳳凰後來又跟波斯傳說中的神鳥西摩格結合在一起。

這一種陶藝稱之為蘇丹納巴德器皿(Sultanabad ware),蘇丹納巴德是伊朗西部的一座城市,但實際上這些器物還是在卡尚所生產,而非在蘇丹納巴德所產。當時因為中國青瓷的製品在14世紀已經進口到了這個地方,當地的工匠嘗試著去模仿中國青瓷的色澤與紋式。這張照片看不太出來,根據亞洲藝術博物館官網的說明,這件碗有透出一種淡青色的色澤。還學習了中國瓷器的圈足造型,荷花的紋樣也透露出些許來自青瓷紋式的風貌。器物上也有銘記帶有祝福意味的文字,祝福這一件碗的主人幸福與榮耀。

參考資料:

Lajvardina 碗

前面的筆記介紹過米納伊陶器,繼之而起的工藝就是這件盤子所呈現的Lajvardina器物,這樣的器物也是用二次燒的方法,先用單色釉塗佈陶器器身,進行燒製後,再塗佈這種深藍的釉料與金色塗料,再上釉燒製。Lajvardina在波斯語中有青金石深藍的意思,但實際上若採用青金石製成顏料在燒製過程中會被毀掉,無法保持其色澤,因此是用另一種鈷化合物釉料,經過複雜的燒製過程,在上金箔,呈現出近似青金石的光澤。即使如此,其耗費的成本還是非常可觀。Lajvardina器物主要生產的時間是在13世紀末14世紀初的伊兒汗國,以及繼之而起的14世紀到15世紀間的帖木兒王朝。最著名的是用在撒馬爾罕夏伊辛達陵

有別於米納伊製作的器物,Lajvardina的製器通常是呈現的是幾何紋樣,沒有人物,這一件碗就是典型的例子,這裡有些金箔的圖案曾經被修復。這樣的碗造價昂貴,可能不是一般的日常用器。

參考資料:

1.亞洲藝術博物館網頁

2.發現伊斯蘭藝術

3.維基百科

4.視頻(馬可波羅的東方世界)

2020年9月26日 星期六

如萬花筒花紋般的大碗

伊朗最早的陶藝追溯自阿契美尼德王朝演進至賽爾柱帝國時,工藝程度已經非常成熟。前面的筆記看到繪製人像圖案的碗,卡尚地區工匠所製作的米納伊(Mina'i)器物除了具像的人物、動物、花卉之外,另外就是這一種如萬花筒一般,以抽象連續分布的圖像展開的紋樣。波斯文中稱為Kashi Haft Rang,中文的意思是"七色",包括:藍色、綠松石色、紅色、黃色、小鹿色、黑色與白色。但實際圖案組成的顏色不僅為七色。他們也運用了二次燒製的技術,先在白色不透明的釉料上,塗製如:綠松石色、灰紫色、藍色的釉料,經過燒製之後,再塗上如紅色、黑色等顏料,再燒製固定。
在伊朗旅遊網站中用14世紀著名的波斯詩人哈菲茲的詩句,因為陶藝工匠的耐心與用心,將平凡的陶土變成如肝一般鮮血紅色的寶石。

參考資料:
3.維基百科:哈菲茲條目

人物飾紋的碗

這一件文物有明確的銘文說明製造的時間換算成公元紀年是1187年。卡尚地區的作品,這種以金屬釉塗佈的陶器,稱之為米娜伊(Mina'i ware)。這件碗器物本身猶如繪畫的畫框一般,其中繪製皇宮中的朝臣(Courtiers)在一棵大樹下坐著,席間有盛著水果的盤子,兩邊各有一位侍從,一位靜立其後,另一像是女侍低頭在聽他的指示。

這一件碗的右邊有經過修補,但是原先繪畫的部分已經佚失。以庫法體寫的內部銘文已無法辨識,碗沿以納什克語(Naskh)語撰寫的銘文,(永恆的力量、豐盛繁榮、勝利....)看來像是祝福的句子。

參考資料:

1.亞洲藝術博物館解說牌

2.亞洲藝術博物館網頁

兔子與蓮花飾紋的大盤子

對於這一件文物,我在展間看到的解說牌和官網介紹的重點有些不同,在展間的解說牌說明:像這樣將兔子畫在一株大的植物旁邊這樣的構圖安排,受到蒙古人西征入侵時,帶來中國傳統美術觀念,以及陶瓷工藝的習慣影響。這一件盤子生產的時間在公元13世紀到公元14世紀之間,也極可能是卡尚地區的作品。


如果不是解說牌或是官網介紹文字的說明畫中的花卉是lotus,我們直覺看到這一件盤子時,應該不會把花朵和蓮花作聯想,但是請注意畫面的下方處,有像是水流的紋飾,從官網放大的照片看,是九條肥魚(nine well-fed fish)。在水旁花朵的兩方有兩隻長耳兔子在互相對望。這一件盤子是當時卡尚地區典型的琉璃器皿(glazed fritware with luster decoration)產品,在V&A博物館有一件盤子的其中畫的是一隻蹬羚在魚塘之旁的圖案,在該件文物中有銘記:居住在卡尚的尼沙普爾穆罕默德。當時的盤子都有非常複雜圖案的紋飾,背景充滿捲曲紋、波浪紋、點狀紋,這些造型在繪工匠師的腦袋裡,所以會重複出現。兔子在中世紀的伊斯蘭世界中被視為敏捷的象徵,是吉祥的圖徵,可以為這一件器皿的擁有者帶來富裕、智慧和長壽。兔子的圖案出現在中世紀的金屬製品、紡織品和陶瓷器上,特別是來自埃及、敘利亞與伊拉克的製品中。兔子在池塘旁的圖案比較少見,偶爾會在先前筆記中曾介紹過的星形琉璃瓦中可以見到。

在盤子的外沿,也有波斯文所寫的詩句,經過博物館專家的翻譯,語意似乎是在描述一個人對生命的感嘆和體悟。

參考資料:

1.亞洲藝術博物館解說牌

2.亞洲藝術博物館網頁

2020年9月25日 星期五

裝飾著音樂家與朝臣紋樣的壺

這一件水壺高33.6cm,口徑20.3cm,是伊朗卡尚地區13世紀代表性的作品,因為瓶身有紀年的銘文,方便研究者定年在(1200-1220)間。材質也是前一篇筆記中所記錄的fritware。注意瓶身的部分:有八個臉型圓潤的人物,他們是宮廷中的樂師和朝臣,他們穿著精緻的長袍,在茂密的植物葉子間交談。這一件瓶子代表的是蒙古人入侵伊朗地區前,這一個地區的藝匠對於美學的認知與感受。

在壺頸的部分,佈滿各式蔓生植物的紋樣與影線密佈的區域。在壺底的部分也覆蓋有快速繪製的植物圖形。

除了密布的圖案之外,在壺口,壺頸,壺腰三處有三圈波斯文的詩歌,博物館的波斯文專家試圖解譯出其中的涵義,因為有些文字漫渙不清,只能呈現片段的涵義,從文字間可以推知是一段情詩。

參考資料:

亞洲藝術博物館網頁

2020年9月24日 星期四

四葉型壺

這一件壺造型十分特殊,是伊朗12世紀到13世紀間的作品。在瓶子的最上方,是一個杯子的形式,接著是長頸連接著四葉型的壺身。最後是圈足的底部。

博物館的解說內容說明這一件材質是fritware,Google中譯為玻璃,但是我用英文的Wikipedia查詢,並沒有明確的中譯。fritware也稱為Stone-paste,將石英玻璃料和樹酯加入陶土之中,降低熔融溫度,使得器物可以比單純的陶土器在較低的溫度下上釉鍛燒。
瓶口酒杯的造型是伊朗12世紀時常見的做法,並且以單色釉釉下彩的方式上色裝飾。杯身有前面筆記介紹過的以庫法體書寫的為主人祝福的文字。除了造型的特殊性,陶匠也需要考量到器物的實用性,長頸有助於倒入液體速度過快,也便於執握。這樣四瓣葉的壺身造型未見於傳統的銅器或陶器,應該是這位波斯陶匠個人的創意。

參考資料:
1.亞洲藝術博物館解說牌
2.亞洲藝術博物館網站
3.維基百科

2020年9月22日 星期二

瓜形執壺

這是公元12世紀至13世紀,伊朗的賽爾柱王朝時期的銅器產品。同時使用更多華麗的雕刻和鑲嵌斜紋裝飾。壺身瓜弧形的造型見於銅器與陶器。這一件銅執壺在瓜瓣上刻有銘文意味祝福這一件壺的擁有者。

下面照片中的瓜形陶執壺就是仿自瓜形銅執壺,可以比對兩件執壺,壺嘴、短頸,頸部旁的環造型都非常近似,在金屬容器中,環有固定壺蓋的作用,但是在陶器上只能當作裝飾。這件壺發現的地方在卡尚
這件壺的壺身塗著少見的藍色與綠松石色條紋,間隔其間上繪的是古銅色光澤的葡萄藤紋。


參考資料:
1.亞洲藝術博物館解說牌
2.亞洲藝術博物館網站


2020年9月21日 星期一

羚羊圖案的八芒星磁磚

大都會博物館網站上的照片可以看到:像這樣八芒星的磁磚以四方連續的方式排列,中間就會有十字形的空間以四方連續的方式出現,而有另外一種十字形的磁磚鋪貼於其中,組合而成連續的紋樣。

亞洲藝術博物館展示的這一件有羚羊紋樣的八芒星磁磚出土於伊朗的卡尚。也是伊兒汗國時期的產品,亞洲藝術博物館的解說牌和網站沒有對羚羊的圖案多做說明,但是大都會博物館的網頁介紹了這羚羊的圖案應該是源自佛教藝術中齋蘭(jairan)(瞪著月亮的羚羊)的圖案,可能是源自某一個本生故事。羚羊周圍有花草裝飾,在八芒星周邊一樣有波斯文的詩句。

參考資料:

1.亞洲藝術博物館解說牌

2.亞洲藝術博物館網站

3.大都會博物館網站


鳳凰圖案的八芒星磁磚

這種八芒星的裝飾磁磚是伊朗在伊兒汗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產品。照片中的瓷磚上的鳳凰飾紋,源於中國皇族的圖案,龍象徵皇帝,鳳凰象徵皇后。鳳凰的周邊佈滿中式的祥雲紋樣。

蒙古帝國西征的時候,把這樣的圖徵帶到了伊朗,伊兒汗國沿用這樣的裝飾紋樣,但是後來這樣的紋飾與波斯史詩《波斯古經》、《諸王之書》中的聖鳥西摩格相結合,有了新的詮釋。磁磚邊框寫的是波斯的抒情詩句描述愛人的表情如和煦的陽光伴隨著麝香的芬芳。

參考資料:
1.亞洲藝術博物館解說牌
2.亞洲藝術博物館網站


2020年9月20日 星期日

鏤空銅製燈(燭)台及香爐

在公元10世紀左右,鏤空銅器的製作在伊朗已經非常成熟了,可以大量製作生活中的用器。如照片中的燈台與香爐,在當時(賽爾柱王朝)的富裕家庭中是常見的家具。

下面這一件香爐在伊斯蘭世界是常用的器具,這一件香爐是博物館收購而得,原始的製造地可能是伊朗或是敘利亞。香爐上的葡萄葉造型是有埃及特色的元素,埃及的工匠曾經為穆斯林及基督教徒精心製造各式樣的薰香爐。這一件香爐上方有一隻鳥,當燻煙自爐中升起時,象徵天空中的雲霧繚繞。先前筆記中看過一件長柄的薰香爐。看這張照片爐蓋後方有突起的鉸接構件,本來這一件香爐也有防燙而便於手持移動的長柄構件。

參考資料:

1,亞洲藝術博物館解說牌

2.亞洲藝術博物館網站

2020年9月17日 星期四

大型的銅製注水壺與湯碗

 公元800-1000年間標示著伊斯蘭工藝文化在伊朗地區蓬勃發展的濫觴。


看到照片中左邊的注水壺(ewer),是以銅製作的器物,從伊朗東北出土。這件壺的造型簡單,線條優雅,在後來的年代出現有很多利用其它材質,裝飾華麗的注水壺。所以專家推測這一件注水壺是伊朗地區伊斯蘭工藝早期的代表作品,後來在南洋地區爪哇島也出土了同型的器物,也意味著當時的貿易軌跡。在注水壺右邊,我們又看到了幾件和先前筆記看到同型的湯碗。這裡的解說牌友說明這種容器稱為Sari ware。(兩件空的架子上的湯碗借展給其他的博物館展示中)

參考資料:亞州藝術博物館解說牌


繪有鳥紋的湯碗

這一件裝飾有鳥紋的碗,也是在內沙布爾所發現的,生產的時間約在公元800年至1000年間,這一件碗因為上面塗了釉料,所以表面非常光滑。這一種為陶器上釉的技術,是從西方如:伊拉克、埃及的陶匠流傳來的陶器模仿嘗試製作而成的。在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官網裡,可以看到許多以鳥類為主題裝飾紋的陶器,單通常只有一隻,或是在側有另一人物。像這樣有一群鳥圍著中心一隻鳥的裝飾紋,是罕見而有趣的。讓人連想到阿拔斯帝國的琉璃器皿紋飾。


參考資料:

1.亞洲藝術博物館解說牌

2.亞洲藝術博物館網頁

2020年9月16日 星期三

繪有騎馬者畫像的碗

這個碗製作於約西元10世紀,出土的地點在伊朗的東部,大約在內沙布爾附近。碗中繪有一個人騎著馬,握著可能是長劍或是杖的武器。專家推測畫中人的身分可能是前伊斯蘭時期的薩珊王朝皇室中的貴族出獵時候的畫面,也或許是伊朗傳說故事的英雄人物,或是指著入侵的阿拉伯人。
專家研判畫中人物極可能是內沙布爾地區喜好遊獵或是馬球的貴族人物。在騎馬者周圍還裝飾著鳥和花環的花紋,以及帶有祝福含意的阿拉伯文字。這件碗中圖畫和文字最具價值的部分在於結合了古波斯和阿拉伯世界的元素,也就是伊朗在前伊斯蘭時期與伊斯蘭時期過度期間具有代表性的一件文物。

參考資料:亞洲藝術博物館解說牌

2020年9月13日 星期日

有阿拉伯銘文飾紋的湯碗

之前在記錄弗利爾-賽克勒文物的筆記中(參見:"伊斯蘭文字書寫之美"與"餐桌上的智慧"),曾經看過2件沙曼尼德帝國時期的餐盤,上面裝飾著阿拉伯文字。在亞洲藝術博物館,這裡也有幾件餐具,如照片所示,這樣的書寫體文字被稱作庫法體(Kufic)。

因為陳列位置的關係,我只能拍到這件餐具的立面,它是一件有深度的湯碗,從博物館的網頁中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樣子。博物館的解說牌說明了銘文的內容:"無疑的,知識是最高貴的美德,勇氣是最珍貴的血統"。這一句名言也曾出現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以及德黑蘭的雷札.阿巴西博物館的藏品之上。
這是另一件以阿拉伯文字書寫裝飾的餐具,銘文的含意是:"做事情行中道,勿過於優柔寡斷,勿過於固執不知變通。"

參考資料:
1.亞洲藝術博物館解說牌

2020年9月12日 星期六

有角的鳥形陶容器

這也是在伊朗西北部Tepe Amlash所發現的一件陶製的容器,Tepe是小山丘的意思。這個遺址在1950至1960年代,有大量的文物從墓葬中挖掘出來。除了前面筆記看過如雄鹿的造型,還有的就像這一件混合著不同動物的特徵。專家研判也有可能是出自於工匠天馬行空的玩樂心理,或者是當時當地的某個神話傳說中的生物。

以這一件陶器為例:器身與流口明顯是一隻鳥的形狀,但是頭上卻長出了像棉羊般的捲曲的長角以及耳朵,而長角的部分正好成為這一件陶器的提把。

參考資料:亞洲藝術博物館解說牌

2020年9月11日 星期五

公鹿形狀的陶容器

這一件公鹿形狀的陶容器,製作的時間約在公元前1200至公元前800年左右,出土的位置在伊拉克北部考古聖地--馬立克(Marlik)。這個地方位於阿勒布爾茲山脈裏海之間,氣候溫暖,森林植被茂密,非常適合文明發展。在馬立克地區的墓葬考古挖掘中,發現了這一件非常精緻的公鹿形狀陶製容器。

專家推斷,這是在祭祀典禮中使用的液體容器,雖然用簡單而抽象的線條,卻能精準呈現公鹿的特徵,寬闊的後背、矮胖的器身,穩定的四肢,使它易於使用。陶器已經打磨過,意味在燒製之前,已用如勺狀的工具磨光,這樣的工序讓器物觸感平滑。
這樣利用簡潔的線條呈現的公鹿陶器,即使在今日看來都是令人激賞的精品。

參考資料:
1.亞洲藝術博物館解說牌
2.亞洲藝術博物館網站


公牛形狀的陶器

這是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藏品,大約是在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800年間,伊朗北部的器物,出土的地點約在現今吉蘭省安拉什郡地區,瀏覽亞洲藝術博物館的網頁可以看到伊朗北部地區這一個時期有很多類似以家畜,如:牛、羊、馬和駱駝為造型的陶器。

公牛形狀容器

這件陶土製作的容器不僅在流口的部分用長角的公牛為造型裝飾,在上方對稱的兩個手柄上也用了像是公羊頭的形狀裝飾。用這樣匠心獨具的方式製作器物,可能是用來作為祭祀典禮裝盛液體的器物,而非日常用器。因為這些器物都是從當地的墓葬中出土。我猜測器身上的虛線是不是在模仿皮製容器縫線的痕跡?

如這一件有著兩個吊環似造型的水壺,就更接近遊牧民族裝水的皮囊了。這一件文物的時間約在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800年間安什拉地區的產品。

參考資料

1.亞洲藝術博物館解說牌

2.亞洲藝術博物館網站

3.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