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京都南禪寺

我在這次亞洲藝術研習營中豁然了解的還有另一件事,是有關禪、教區分,或是禪、教合一的問題。下面是我2001年在京都旅行時拍攝南禪寺的照片。
我們現在無論到台灣的禪寺、大陸的禪寺,基本上還是依循佛教寺院基本的布設方式,主殿大雄寶殿主供佛像。例如:五台山的南禪寺,唐代遺留下來最早的木構造,主殿還是供奉有主佛和脇侍菩薩。
但是在京都所見到的寺院,印象中有佛像的殿堂被安放到了配殿,而主殿是空曠的空間,前方會看到開山祖師的名諱牌位。這一問題一直讓我大惑不解,隔年2002我帶母親再次前往京都旅行,母親是持菩薩戒很久的居士,和我一樣帶著疑惑回家。去年拜訪奈良,奈良的寺院佈設又和我們傳統認知的佛院佈設大致相同,這讓我更加疑惑。
這一次亞洲藝術研習營中,第一堂課陳明華老師就提到高麗朝佛教中禪教異同到禪教合一的觀念。對應禪、教含意的區分,禪寺、律寺、教寺也是有區分的。後續劉淑芳老師、常青老師的課程中又提到聖僧崇拜和祖師崇拜的觀念,這讓我對京都禪寺布設方式豁然開朗。
禪的意念在東傳的過程,落實到了寺院建築之中。


在京都常常看到石庭、枯山水,無處不是在和訪客的內心對話。有句名偈: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在禪的意念中,主殿的大佛應該是在每位求道訪客的心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