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金耳墜飾

前面看到的是戴在頭上的金飾,再來看兩件戴在耳朵的金飾。首先看到的同樣是晉朝的文物,從遼寧朝陽北票喇嘛洞墓地出土,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的「金搖葉耳墜」。
金搖葉耳墜

金搖葉耳墜
另一件也是晉朝的文物,出土於錦州文縣保安寺出土,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的「金耳墜飾」。
金耳墜飾
參考資料:遼寧省博物館解說牌

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馮素弗墓出土金銀器

除了先前看到的金步搖外,還在馮素弗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金銀器,有:金鐺、金冠飾、龜鈕金印、鎏金木芯馬鐙,金碧輝煌,玲瓏別緻。透過這些文物,可以讓我們窺見北燕統治階層所擁有的代表性器物,也反映了鮮卑民族高超的工藝技術。
鏤孔山形金飾片  高 6.8cm
管狀金器、喇叭狀金器、金釵
金鍱刀柄

參考資料:
1,遼寧省博物館解說牌
2.馬寶杰主編,倫敦(香港)出版有限公司,《遼寧省博物館》

金步搖

我剛剛還在想是不是該用白居易的長恨歌裡的「雲鬢花顏金步搖」作為介紹以下文物的開頭。在網路上查到一篇Wenson先生的BLOG文章--「為什麼金步不能緩搖?」。我想先讀一下這篇文章,再來看以下的文物比較有意思。
第一件是在遼寧省朝陽北票市四花營子鄉房身村2號墓出土晉代的作品,其高約27.3cm。
花樹狀金步搖
根據博物館解說牌說明:金步搖是在西漢時期由西亞地區傳入中國的金飾品。因為上面有裝飾的金葉片,隨穿戴者移動而搖曳故稱金步搖。約在東漢後燕代的地區傳到了遼西,形成鮮卑慕容部一種重要的穿戴風尚。後來又傳到了高句麗朝鮮半島及日本列島,對當地也產生了對裝飾時尚重要深遠的影響。這條文化傳遞的道路稱作北方的草原絲路,我們前面看到的一級文物,代表羅馬帝國玻璃工藝技術的「鴨型玻璃注」也是藉由這條道路傳到了東方。
花蔓狀金飾 晉  朝陽北票房身村出土
接下來這一件,也是同「鴨型玻璃注」在北燕馮素弗墓出土的金步搖。
金步搖冠 南北朝(北燕) 朝陽北票馮素弗墓出土
另外博物館還用了《女史箴圖》的局部放大,做了解說牌,讓我們看到金步搖穿戴時的模樣。
(翻攝自 遼寧省博物館解說牌)
下面還有一些配件,也是金光閃閃,從朝陽北票房身村、北票喇嘛洞墓地出土。
5:金耳墜飾  北票喇嘛洞墓地出土
6:金鈴、7:金鐲   
朝陽北票房身村出土
左:嵌寶石金戒子  右:金頂針   朝陽北票房身村出土

參考資料:
1,遼寧省博物館解說牌
2.馬寶杰主編,倫敦出版有限公司,《遼寧省博物館》

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白玉透雕壽字扁方

這裡要認識一種滿族婦女梳旗頭時使用的一種髮飾,一種大的髮簪,稱之為「扁方」。
白玉透雕壽字扁方
扁平長條的形狀,一邊是像舌頭的形狀,另一邊是卷軸形。類似古代男子束髮的長簪。每逢喜慶吉日或接待貴賓,滿足婦女就要戴上這種寬長扁方,並在扁方上綴掛櫻穗,與腳穿的花盆底鞋相呼應,增添端莊秀美的儀態。
上圖由左而右
5:白玉龍首簪    6:青玉喜鵲登梅簪    7:白玉扁方  
 8:碧玉扁方    9:白玉透雕扁方    10:白玉透雕壽字扁方
參考資料:遼寧省博物館解說牌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查海遺址石器

人類在約1萬年前左右進入新石器時代,使用磨製的石器、開始燒製陶器、營造房屋、開始原始的農業活動及定居的氏族公社活動。在遼河流域發現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約有300處,在阜新查海發現的環壕聚落遺址距今約8000年,其他在瀋陽新樂、丹東後洼、大連小珠山也發現了距今7000-4000年的原始氏族聚落。
(翻攝自遼寧省博物館)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些博物館展示於查海遺址發現的石器,我們可以比較它們與其他遺址文化的差異性,例如:與在先前看過裴李崗文化的石磨盤作一比較。
石磨盤
石斧
石斧
石餅
細石器
查海遺址人們製作石器   (翻攝自遼寧省博物館)


參考資料:遼寧省博物館解說牌。

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

查海遺址出土陶器


之字紋筒形罐
興隆洼文化 阜新查海遺址出土
遼寧省考古研究所藏

劃紋小陶罐
興隆洼文化 阜新查海遺址出土
遼寧省考古研究所藏

左:刻劃篦紋小陶罐 右:陶杯
興隆洼文化 阜新查海遺址出土
遼寧省考古研究所藏

之字紋筒形罐
興隆洼文化 阜新查海遺址出土
遼寧省考古研究所藏

劃紋小陶罐
興隆洼文化 阜新查海遺址出土
遼寧省考古研究所藏

刻劃篦紋鼓腹罐
興隆洼文化 阜新查海遺址出土
遼寧省考古研究所藏

蛇銜蟾蜍陶罐
興隆洼文化 阜新查海遺址出土
遼寧省考古研究所藏

蛇銜蟾蜍陶罐  (放大,左上方是蟾蜍,下方為蛇)
興隆洼文化 阜新查海遺址出土
遼寧省考古研究所藏

查海遺址出土玉器

玉匕
興隆洼文化 阜新查海遺址出土
遼寧省考古研究所藏
(翻攝自遼寧省博物館解說牌)

玉珠、玉管
興隆洼文化 阜新查海遺址出土
遼寧省考古研究所藏
玉玦
興隆洼文化 阜新查海遺址出土
遼寧省考古研究所藏
(翻攝自遼寧省博物館解說牌)

(翻攝自遼寧省博物館解說牌)

查海遺址與龍

先前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看過了一座河南濮陽大墓的模型裡面有蚌塑龍虎的形象,這已經是非常早期出現的龍的形象。在洛陽博物館,雖然沒有見到中華第一龍,但是也初步認識了這件文物。
這次在遼寧省博物館看到了比上述龍形象更早的相關文物,博物館還整理了中華龍形像演進的表格。
中國早期龍形象比較圖(翻攝自遼寧省博物館解說牌)
蘇秉琦老師也為了查海遺址所發現龍的相關文物訊息題了字:
蘇秉琦老師題字:「玉龍故鄉,文明發端」
(翻攝自遼寧省博物館解說牌)
龍紋陶片
興隆洼文化 阜新查海遺址出土
遼寧省考古研究所藏

龍紋陶片
興隆洼文化 阜新查海遺址出土
遼寧省考古研究所藏
(翻攝自遼寧省博物館解說牌)
查海遺址石堆龍,全長19.7m,位於查海遺址聚落中心位置,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龍形象。
(翻攝自遼寧省博物館解說牌)
查海人居住的房址經過統一的規劃,南北成行、東西成排,共發現55座,分大、中、小
面積在20-100平方米,遺址中心有大房址,房外有大廣場。石堆巨龍即在廣場上。是氏族祭祀、聚會的場所。
(翻攝自遼寧省博物館解說牌)

參考資料:遼寧省博物館解說牌

紅山彩陶

紅山文化中的彩陶器物,源自中原地區仰韶文化的「廟底溝類型」,在發展過程中又吸收此一區域的工藝元素,而形成獨特的紅山文化類型彩陶。
彩陶器座  新石器時代
凌源牛河梁遺址出土

彩陶筒形器  新石器時代
凌源牛河梁遺址出土

彩陶筒形器  新石器時代
凌源牛河梁遺址出土

彩陶蓋罐  新石器時代
凌源牛河梁遺址出土

彩陶蓋罐  新石器時代
凌源牛河梁遺址出土

彩陶罐  新石器時代
凌源牛河梁遺址出土
彩陶蓋罐  新石器時代
凌源牛河梁遺址出土

彩陶筒形器  新石器時代
凌源牛河梁遺址出土

紅陶盆  新石器時代
凌源牛河梁遺址出土

紅陶缽  新石器時代
凌源牛河梁遺址出土

參考資料:遼寧省博物館解說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