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瓷器貿易主要掌握在阿拉伯人手裡。在唐代,商船可遠航至阿曼、波斯、巴林沿海,而外國的商船也直接行至廣州、泉州等港口。
|
海上絲綢之路航線
圖上藍色圓點處都有越窯的青瓷被發現
(翻攝自寧波博物館解說牌)
|
在尼羅河上游的
底比斯、開羅近郊的福斯塔特(
Fustat)遺址曾發現大量中國瓷器,而且種類繁多,有:唐三彩、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元代的青花瓷、長沙窯瓷器,碎片一萬餘片。
|
海上絲綢之路航線
(翻攝自寧波博物館解說牌) |
|
埃及福斯塔特遺址出土唐宋越窯青瓷瓷片
(翻攝自寧波博物館解說牌)
|
到了宋代,瓷器更大量地運銷到國外,到了南宋,疆土日蹙,朝廷財政困難,國外貿易成了國庫的重要收入,與中國通商的有大小數十餘國,但對外貿易量大,中國錢幣流出海外越多。為防止錢幣流出海外,禁止以錢幣交易,(1219A.D)對外交易須以絲棉、錦綺、瓷器、漆器為代價交易。宋瓷更大量輸往海外,遠銷到東非海岸國家。
|
非洲東岸(翻攝自寧波博物館解說牌) |
|
照片上藍燈亮的位址都有越窯青瓷遺存被發現
(翻攝自寧波博物館解說牌)
|
|
宋代商船與寧波港模型 |
瓷器大多和絲綢一起運往國外,海上風浪大,瓷器不小心就會破碎,據
《萬曆野獲編 卷30 夷人市瓷器》記載,除了妥善包裝外,包裝箱內還放了些砂土、豆麥和水,豆麥生芽,給瓷器對於外力衝擊的保護。
|
浙江省博物館展示 |
|
浙江省博物館展示 |
宋規定,商人出海貿易必須到市舶司領取許可證,返航時須回到始發港取得"回引",外國船舶到中國港口,也必須到市舶司繳稅,稱為"抽解"。抽解後,商品由官府收買再與民間交易,市舶稅是宋代主要得財政來源之一。
|
寧波博物館展示《鄞縣通志•市舶》有關市舶法記載 |
|
寧波博物館展示明州市舶司簽發的公憑(複製品) |
(2016.02.17補充)下面的解說牌介紹了宋元時期出產外銷瓷的主要窯址。
|
宋元主要外銷瓷窯址分布圖(翻攝自廣東省博物館解說牌) |
|
印尼海域古沉船中發現宋代青瓷
(翻攝自寧波博物館解說牌) |
參考資料:
1.李啟明,明文書局,《中國陶瓷史話》
2.浙江省博物館解說牌
3.廣東省博物館解說牌
4.寧波博物館解說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