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7日 星期六

智伯渠

在晉祠看到並不起眼的水渠,讀了導覽書才知道這是晉水的四條之一,智伯渠又稱海清北河,是支流水量最大的,經過掛雪橋、會仙橋、碧湖橋、鎖虹橋流向祠外,澆灌包括:赤橋、西鎮、花塔、縣城、古城營、大佛寺(金勝)、董茹等村莊。
 "春秋末期晉國自景公12年(588)以後,落入智、趙、韓、魏、范、中行六家卿大夫手中,出現"六卿專政"局面。趙簡子讓家臣董在西依懸甕山、東臨汾河水之畔築起一座高4丈、周4里的晉陽城。這座城內的宮殿柱子是用青銅鑄成,圍牆是用高丈餘的葦稈、木條製成,這座城牆固若金湯。六卿間互相爭戰兼併,范氏、中行氏相繼被滅,形成智、趙、韓、魏四卿對峙。其中又以智伯(爵)最強,藉口奉晉主之命伐越國,並要其他三卿各自提供100里土地給公家(也就是智家),韓、魏兩家畏懼於智家權力,提出土地;唯有趙家倚晉陽城之固,悍然拒絕。智伯舉兵攻趙,但晉陽久攻不下,遂築堤決晉水圍攻晉陽城。趙氏於危急之時,派謀臣張孟談暗中出城,遊說聯合魏、韓二國合擊智伯,解趙國之危。智伯被擊潰後,就是我們熟悉的韓、趙、魏三家分晉。明人李維貞有詩:"水可亡人國,哪知國自傾。片言能退敵,三版得完城。"
這次旅行仍是受限於時間,無暇造訪晉陽城遺址,遺址正西1000米處可見智伯渠,一直連通至這裡的難老泉,正是當年智伯引晉水欲水攻晉陽城的河道,舊名延襲兩千多年迄今。

 雙橋掛雪是晉祠八景之一。
掛雪橋





八角蓮池



參考資料:
1.張德一、楊連鎖編著,山西古籍出版社,《晉陽文化旅遊叢書 晉祠攬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