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南宋時期明州(慶元)港

記得在高野山金剛三昧院放置三鈷杵的房間屏上,繪畫的內容即是唐代時期明州港的景況。因為惠果大師親送他的愛徒弘法大師至港邊返回日本。寧波博物館館方利用蠟像陳列,讓參觀民眾想像一下明州港在南宋時期海上貿易的盛況。











2019年3月23日 星期六

天封塔地宮出土玻璃瓶、水晶球

天封塔是從海上進入中國時可以第一眼看見明州標誌性的建物,所以地宮中也放置了見證海上絲綢之路歷史的相關貿易文物。
玻璃瓶
記得在法門寺地宮的文物中也有玻璃容器,時序進入南宋,海上交通貿易活動昌盛,所以在天封塔的地宮有玻璃瓶應該不是讓人太驚訝的事情,解說牌說明出土時,玻璃瓶中仍裝盛有香料。並較令人好奇的是:這樣的香料在當時佛教的儀軌之中是否有一定的作用?
左:越南"天福鎮寶"錢幣  右:水晶球
在博物館陳列的還有當時越南的通貨錢幣,說明海上交易的活動,右邊有一顆圓潤的水晶球,同樣令人好奇其作用。

參考資料:寧波博物館解說牌

天封塔地宮出土玉雕一佛二弟子像

寧波博物館展示天封塔地宮出土的佛菩薩像,除了鎏金銀銅雕素材外,也有玉雕的。這裡展示的就是玉雕以釋迦牟尼佛與迦葉、阿難一佛二弟子為主題的像。
主尊為釋迦牟尼佛,佛的右手邊是阿難尊者,佛的左手邊是迦葉尊者。在佛前方擺置的不是天封塔地宮出土的文物,而是元代永豐庫遺址出土的僧伽玉雕像。我像是因為材質和雕刻手法接近所以陳列在一起。
博物館用放大的照片讓參觀人可以看到玉雕的細節。我們看到不同於一般佛穿樸素袍服的裝飾方式。頭戴冠,項戴串珠倒有一點像是為菩薩造像時的裝飾方法。我推測是南宋當時沿海地區民間信仰的認知已起了變化。
天封塔地宮出土玉雕一佛二弟子像
(翻攝自寧波博物館解說牌)
參考資料:寧波博物館解說牌

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天封塔地宮出土倪氏廿一娘舍銀香爐

從天封塔地宮出土的供養器具中可以看到銘文,也提供當時建塔的訊息。
南宋紹興14年(1144) 天封塔地宮出土倪氏廿一娘舍銀香爐


參考資料:寧波博物館解說牌

2019年3月7日 星期四

天封塔地宮出土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

博物館的解說牌說明是鎏金釋迦牟尼佛說法像,但是我看佛像的右手結的印(待查)不是說法印,所以僅以"坐像"名之。
(2019.04.17補充,資料來源《歡迎光臨!佛像世界》)書中提到這樣的手印為"刀印",表示阿彌陀如來說法的手印。如果依此說法,這一尊佛像應為阿彌陀佛而非釋迦牟尼佛。
翻攝自解說牌



在博物館另外還展示了兩尊這樣小型的造像,需要查一下當時的考古調查報告,才知道陳設的位置,進一步推測其是否有特殊涵意。
天封塔地宮出土佛坐像

天封塔地宮出土菩薩銅造像


參考資料:
1.寧波博物館解說牌
2.《歡迎光臨!佛像世界》,三宅久雄主編,嶋崎千秋原作,陳美瑛翻譯,時報悅讀網出版(2017)

2019年3月6日 星期三

天封塔地宮出土銅鎏金西方三聖像


銅鎏金阿彌陀佛立像
博物館以照片放大,讓觀眾可以看到造像正面與背面製作的細節部分。

銅鎏金阿彌陀佛立像

銅鎏金阿彌陀佛立像
在阿彌陀佛旁展示的是脇侍菩薩--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所以地宮內可能是以淨土西方三聖方式作為布設的主要思想。
銅鎏金大勢至菩薩立像
銅鎏金大勢至菩薩立像
我覺得觀世音菩薩造像的頭身的比例有點奇怪,但大勢至菩薩身形比例正常。所以是匠師的問題或是有特殊考量不得而知?
銅鎏金觀世音菩薩立像
銅鎏金觀世音菩薩立像
銅鎏金阿彌陀佛立像(側面)

銅鎏金阿彌陀佛立像(側面)

參考資料:寧波博物館解說牌

天封塔地宮出土"紹興十四年"銘銀塔

這一件中式塔建築形式的銀塔,根據博物館的解說牌說明,有銘文刻記"紹興十四"年。



參考資料:寧波博物館解說牌

2019年3月4日 星期一

天封塔地宮出土層台銀薰爐

這是另一件從天封塔地宮出土的薰爐,博物館的解說牌同樣標示為南宋時期。

翻攝自寧波博物館解說牌(左:薰爐頂部,中:薰爐立面,右:薰爐底部)




參考資料:寧波博物館解說牌

2019年3月3日 星期日

天封塔地宮出土鏨花單孔銀薰爐

看到解說牌說明這件器物屬於南宋時期,我想可能是由南宋明確的紀錄改建天封塔時間所判斷的?但是第一次見到這件薰爐,讓我想到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相關文物。心裡懷疑可能是唐代初建時就已經放置進入地宮的器物。









參考資料:寧波博物館解說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