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淡江大學附近有一個地方叫做「水碓子」,「碓」是古代舂米的工具,用來除去稻米的外殼,猜想以前這個地方應該有個用水力工具推動的碓,在這裡處理稻米去殼的動作。
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看到一個俑,表現的就是當時用踏碓方式舂米的情況。
這件文物高16.5cm,碓座長20cm,咸陽市出土,是南北朝時的作品。踏碓俑頭戴小冠、穿著包覆的衣服(有衛生的觀念了)。利用槓桿原理,當在一端一踩一放時,另一端的杵就一起一落,打在下面的臼中把米殼除掉。
另一件是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東漢時期的畫像石,1955年於四川彭山土,高25cm,寬39cm,在這件舂米圖中,看到左邊兩位正在舂米,右邊是利用風扇將穀物與殼分離。雖然解說牌如此說明,但是要理解右方那位所穿的頭套,還有他們所操作的設備,還是需要一點想像力。
還有一點可以注意的是後面的穀倉下面的基腳,應該是用來防止穀物潮濕的設計。
參考資料:中國國家博物館解說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