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

大同善化寺

民國22年(1933)9月,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與莫宗江等一行營造學社的成員自北平出發,到山西進行古建調查,9日下午調查善化寺。我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集結出版的《梁思成全集》第二卷中找到了梁思成先生與劉敦楨先生撰寫的《大同古建築調查報告》,這篇文獻原載於《中國營造學社匯刊》1933年出版的第四卷第2、4期。兩位先生除了實測工作外,對於文獻研究的功夫也下得深,從地方縣志、碑刻等資料中,鉅細靡遺地將調查古建物的歷史整理出來。而我看到解說牌的內容,正是從這一份調查報告則要摘錄出來的。
在梁思成紀念館展示中國營造學社繪製
善化寺大雄寶殿復古圖
在梁思成紀念館展示中國營造學社繪製
善化寺山門、三聖殿圖
在梁思成紀念館展示當時紀錄的照片
善化寺位於大同市城區南街西側,所以俗稱南寺。創建於唐代,唐玄宗時稱為開元寺。五代後晉初期改名為大普恩寺。遼末保大2年(1128)其建築大半毀於戰火之中。金天會6年(1128)至金皇統3年(1143)寺僧圓滿大師主持重修,歷15年完成。

我在2016.9.14上午到訪善化寺。
從外面看善化寺山門殿
入口處

影壁
寺院占地3萬多平方米,建築的布局仍保留唐代風格,主要建築坐北朝南,延中軸線依次排列天王殿(山門)、三聖殿、大雄寶殿。
山門殿入口處
善化寺保存遼金時期建築多而聞名。山門殿是金代時期的建築,面闊5間(29.1m),深進2間(11.3m),殿內塑有天王四尊分別執琵琶、寶劍、長蛇與寶塔。


在梁思成紀念館展示
善化寺調查當時所拍攝的山門殿
三聖殿是善化寺的中殿,殿內中央供奉華嚴三聖像,中央為毘盧遮那佛,左方為文殊菩薩,右為普賢菩薩。殿內保有金代留下的碑碣,其中金大定16年(1176)留下這一方碑為宋通問副使朱弁所撰,不僅是史料文物,碑上的書法也是精品。

這裡最精彩的應該是這座殿堂的斗栱。





在梁思成紀念館展示當時紀錄三聖殿梁架的照片
在梁思成紀念館展示當時紀錄三聖殿梁架的照片
在梁思成紀念館展示當時紀錄三聖殿的照片
主殿大雄寶殿是遼代的遺構,面闊7間(41.8m),深進5間(26.18m),單檐廡殿頂,殿內有金代塑像33尊,正面佛台上端坐"五智如來",兩側有24天王像。牆上有清康熙年間所繪製之壁畫190多平方米。








大殿後面。


在梁思成紀念館中用圖說及模型介紹善化寺大雄寶殿的結構
在梁思成紀念館中展示善化寺大雄寶殿的結構模型
在梁思成紀念館展示當時紀錄大雄寶殿的照片
前兩側有閣樓式建築分別為普賢閣與文殊閣。是遼代的遺構,重檐九脊頂樓閣,總高18m,1953年曾落架重修,內供奉普賢菩薩騎象坐像,周壁繪製有《普賢經變》壁畫。







在梁思成紀念館內展示普賢閣模型
文殊閣原為與普賢閣對稱,結構相同的樓閣式建築,但在1949年以前已毀於火災,僅存台基與柱礎石料。於2008年間,依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藝、原做法"四原"原則重建。

內供奉文殊菩薩騎獅坐像,周壁也有繪製文殊菩薩故事的壁畫。
寺內西側有園林。






參考資料:
1. 善化寺解說牌
2. 梁思成紀念館解說牌
3. 梁思成、劉敦楨,《大同古建築調查報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