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

來自龍門石窟的彌勒菩薩交腳坐像

最近在臉書上看到吳文成老師貼了很多北朝時期的佛像照片,有讀友回應北齊是歷史上君主最為殘暴無德的年代,為什麼能創造出許多如此多秀骨清相乾淨的作品?我記得在雲岡的時候在第20窟之後,看到許多作品即是民間匠師所雕出的秀骨清相,與皇家氣勢磅礡的造像形成強烈的對比。我們一般人常被史書或應該說是歷史教科書三言兩語就把一段複雜的歷史帶過去而形成刻板印象,尤其站在政治立場不同的勢力方,更是善用權勢主導歷史定位話語權,這也是歷史學者、文史工作者為什麼要找出歷史的來龍去脈所要努力的方向。
在亞洲藝術博物館的說明牌說明,北魏的拓跋氏入主中原後,透過通婚的方式與漢族進行血統融合,以鞏固統治權力。在與漢族的通婚過程中也受到漢族女子審美觀的影響,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馮太后。在馮太后有實質影響力的年代,漢文化的影響力也觸及了佛像的造型。在此之前,佛像的衣著仍為Greco-Roman-influenced的形式,也就是亞歷山大帝東征時,把羅馬藝匠帶往東方時的形式,當時的佛造像形式是穿著比較厚重的袍服。
就雲岡前20窟來看,馮太后有權影響朝政,並引述《法華經》釋迦、多寶雙佛並坐說法為支持干政的論點,鞏固她的政權來看,其造像風格的確是秀美,但是並不清瘦。但無論是西方帶來的匠藝美感或是皇家的審美觀應該都會延續其影響力擴及民間匠師的創作吧! 我想我們現在看到北朝時期的佛像作品,當時的匠師應該遺留下他們當時的心情,微笑面對每一天。

參考資料:亞洲藝術博物館解說牌、維基百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