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讀解說牌的說明內容之前,吸引我的目光的是展示櫃左邊陳列的文物,博物館的標示牌寫的是PILGRIM FLASK(直譯為:朝聖瓶),這樣的器型,我們在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看過摩蘇爾的壺 ,搜尋我的相關筆記,最早有近似器型的是中山國王墓出土的青銅扁壺。而迦南地的青銅晚期,根據博物館的解說牌標示,是在公元前1539年至公元前1200年,我對照《維基百科》的條目,大約是在商朝的時候。歐亞大陸相連接,所以早期文明的交流或許比我們想像的更頻繁,只是因為時間久遠,所有的跡證越來越稀少,所以在中國考古時發現歐羅巴文化相關的事物,就覺得是很稀奇的事情。
迦南地進入青銅器晚期的時候,與周邊的國家逐漸融合,互動頻繁。迦南地區城市的首長向埃及法老稱臣服務,並與周邊的邁錫尼、希臘、塞浦路斯進行交易活動。西克索人被埃及人驅逐出迦南地後,埃及18王朝加強了對迦南地區的統治控制力量。圖特摩斯三世在梅吉多擊潰迦南地區邦聯的主力部隊,進而統治此一區域,並進駐軍隊,在貝斯.謝恩建立了行政中心。此時迦南城市被地主和商人所控制,菁英階級受埃及文化洗腦,向埃及王朝進貢,到埃及留學,並且提供埃及駐軍食物及各種用品。此時在迦南地的城鎮沒有大型的防禦工事,應該是埃及政府為了加強他們的掌控力,禁止迦南人建造城牆邊境。
迦南地的中下階層是工匠和農民。商戶除了在迦南地做生意,並遠赴美索布達米亞、埃及、安納托利亞、塞浦路斯、克里特島和希臘交易貨物。除了商人、農工之外,還有名為Shasa莎莎的遊牧民族,伺機劫掠農民。Apiru 阿皮魯人是當地的另外一群邊緣人。專家研究阿皮魯人並非特屬於一種民族,而是當時同屬社會階級的一群人。
到了公元前1200年,迦南地因為重大社會經濟動盪,從希臘到以色列許多城市又被焚毀遺棄,愛琴海邁錫尼、埃及王朝在此時都受到來自"海上民族"的打擊。
參考資料:
1.賓州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解說牌
2.維基百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