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日 星期一

摩蘇爾的壺(Canteen)

就從我看到印象最深刻的展件記錄起吧!這樣形制的器物英文是Canteen。讀了維基百科的說明,我想像雞冠壺黃釉瓷扁壺這樣的形制也算Canteen(?)。我看到中亞地區的文物,直接就想到伊斯蘭文化,早上在整理筆記的時候,讀到有關信仰瑣羅亞斯德教的薩珊王國和之後阿拉伯人統治的伊斯蘭世界,才警覺到必須小心區別。以下面這一件文物來說,解說牌說明是摩蘇爾約公元1240的產物,我對照了《維基百科 摩蘇爾》條目,這個時間是在蒙古帝國下的伊兒汗國所控制。而這裡有早期基督教徒的聚落。
中亞摩蘇爾的壺和景德鎮的壺
這裡是中亞文物的展區,但是博物館故意把一個景德鎮明代產的瓷瓶和這個鑲崁銀飾的銅壺放在一起,因為注意到了它們在形制上的近似性。說明牌解釋,近十年來專家學者對於左邊這一件壺的原始功用、出處(provenance)一直莫衷一是。
這件壺身上以銀鑲崁著豐富繁複的紋飾,在壺中心是聖母與聖嬰圖(the Virgin and Child)。後方有聖人與騎士。
這件文物出土於伊拉克西北的摩蘇爾城(Mosul),或許這件文物產出時期那個年代有一座教堂擁有豐富的油源。這件圓形的壺上鑲崁著精緻繁複細膩的圖案,讓人有多重感官的享受(multisensory masterpiece),是一件絕世的精品。
解說牌說明:因為伊斯蘭國把重要的世界遺產城市--摩蘇爾毀掉了,這個展件是為了特別向摩蘇爾致敬的文物。摩蘇爾是基督教徒匯聚的城市,但這一件壺推測由技藝精湛的基督教徒、伊斯蘭教徒和猶太教徒工匠合作,而產出這樣精彩的文物。基於互相容忍尊重彼此的文化信仰,產生出這個城市豐富炫目的視覺文化。
放在旁邊景德鎮的瓷瓶,我印象中這樣的形制應該是我常見到的。但好像是左右對稱,不是像上方照片中立起來,下方有個圓孔的樣子(?)。
這兩件文物形制如此相近,博物館在解說牌上的標題是中國之謎(A Chinese Puzzle)。在15世紀,大明與中亞國家有貿易往來,應該不是稀奇的事情吧?我再找找資料夾中的照片檔案,看能不能和這兩件文物有所關聯。

(2019.09.04補充:在《大英博物館 中國簡史》一書看到了這樣扁壺器型的青花瓷,博物館稱之為"抱月瓶"。在中東的玻璃器、金屬器中都有抱月瓶型制的器物存在。

參考資料:
1.Freer-Sackler 美術館解說牌
2.[英]霍吉淑著、顧雯與謝燕譯,讀者出版社,《大英博物館 中國簡史》

相關筆記:
1.西夏的陶瓷工業
2.乾隆青花八寶扁瓶
3.黃釉樂舞圖瓷扁壺
4.中山國王墓出土酒器及古酒  (中山國的遺民與北方民族是否有技藝傳承的連結?西夏與波斯人是否有技藝傳承的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