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龍生九子 |
Google了一下網路上資料,只知道明朝的李東陽在《懷麓堂集》記錄了龍生九子的傳說,也沒說在哪一卷?我們有線上的《四庫全書》,查看看吧!用"懷麓堂集"當關鍵字,找到了。可是有一百卷,又從哪兒翻起? 別急,先翻卷一,這一卷通常是目錄,翻翻目錄,"雜著"是最可能的類別吧。
記龍生九子 |
記龍生九子 |
除了李東陽提過龍生九子的來源,另外明代楊慎的《升庵外集》亦提到:"俗傳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弘治中,孝廟御書小帖以問內閣李文正,公具疏以對。據圭峰羅玘蘆泉劉績之言,承上問而不蔽下臣之美,賢相之盛節也。文正嘗為慎言,今影響記之錄於此:
一曰贔屭,形似龜,好負重,今石碑下龜趺是也。
二曰螭吻,形似獸,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
三曰蒲牢,形似龍而小,性好呌吼,今鍾上鈕是也。
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於獄門。
五曰饕餮,好飲食,故立於鼎盖。
六曰(虫八)(虫夏),性好水,故立於橋柱。(簡體字網站用"蚆夏"?)
七曰睚眦,性好殺,故立於刀環。
八曰金猊,形似獅,性好煙火,故立於香鑪。
九曰椒圖,形似螺蚌,性好閉,故立於門鋪首。
又有金吾,形似美人首,尾似魚,有兩翼,其性通靈不寐,故用警巡。"
另外李乾朗老師的《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還記載另一位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編》說法,和李東陽接近,排序不同:
一、蒲牢,好鳴,亦作徒牢。
二、囚牛,好音。胡琴頭之刻獸。
三、睚眦,為刀劍之吞口。
四、嘲風,好險,為殿閣走獸。
五、狻猊,好坐,為佛座騎像,亦作金猊。
六、霸下,好負重,為碑碣龜趺。
七、狴犴,好訟,亦作憲章。
八、贔屭。好文,於碑兩旁蜿蜒,亦作屭贔。
九、螭吻。好吞,為殿脊獸。(另外尚有鰲魚、金吾、螭虎、蟋蜴等多種不同的稱法)
根據李東陽、沈德符的說法碑首上的神獸才是贔屭。 |
根據李東陽、沈德符的說法碑座上的神獸應稱作霸上(還是霸下?)。 |
日本大阪城的鰲魚 |
原本是拍遊客把這當許願池,亂丟小錢,卻不知重點在畫面左上角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