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瓷雞首壺、白瓷龍柄傳瓶、白瓷束腰蓋罐 |
隋代統一南北分治的情況之後,瓷業開始在黃河流域發展,北方瓷廠吸收了南方青瓷的特性後,克服含鐵量偏高,燒製溫度偏低而造成白中泛青的問題,終於發展出代表北方瓷器的"白瓷"。
白瓷的問世,是製瓷工業的大躍進,白瓷在原料的加工燒製過程中,要嚴格控制胎中和釉中鐵的含量,使其降在1%以下。白瓷在北朝時代就已經開始發展,但是到了隋代才真正燒製成功。這三件器物是隋代白瓷的代表作品,左邊兩件是從李靜訓(隋 大業4年 608AD.)墓中出土,是所發現白瓷中設計最佳,製作最精緻的作品。雞首壺是魏晉南北朝以來青瓷常見的造型,但是白瓷的作品出現,立刻給人清新悅目的感覺。從這可以窺知,為什麼iPhone僅僅從黑色換成白色,卻讓許多粉絲引頸期盼。再看右手邊那件作品,真像牙膏廣告的對照組,你白,我比你更白。
因為北方天氣寒冷,冬天萬里飄雪,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雪白的世界使得鮮卑族及其後的契丹族、党項族、蒙古族均崇尚白色。而南方氣候較為溫暖,青山綠水的景緻使得南方陶工提高青瓷的生產水平。所以白瓷先出現在北方,南方專注於青瓷,有其自然因素和社會根源。
這件是1954年在陝西西安郭家灘姬威墓出土的蓋罐,一級品,通高16.5cm,口徑9.3cm,底徑12.4cm。右面成純正白色,近看有冰裂紋,此迄已脫離舊工藝,是隋代的代表佳作。
雖然發現隋代的白瓷,但遲遲未能發現當時的窯址遺址,直至1982年,才在河北內丘與臨城界處的賈壁村發現一處。這證明在唐代的邢窯出現之前,在此處已經有重要的白瓷窯業發展,填補了這一段陶瓷業發展史的空白。
白瓷長頸瓶 (唐) |
唐代主要窯址分布圖(翻攝自廣東省博物館解說牌) |
參考資料:
1.李輝柄,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陶瓷鑑賞圖典》
2.馬文寬、謝瑞琚,國家出版社,《陶瓷史話》
3.廣東省博物館解說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