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玉琮

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稱為"六器"。以下是《周禮-春官》的記載,我們在這裡又看到了五行顏色與方位的關係,但除了四方和土地外,還有上天,以六器禮天地與四方。
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像筒形的玉器,是古代重要的禮器之一。目前發現最早出現的玉琮距今約5100年,於安徽潛山薛家崗出土。到了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的石峽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大量出現,又以良渚文化出土與傳世的數目最多,在三星堆遺址中,也發現了玉琮。下面這件是目前發現節數最多的玉琮,近口部有淺刻似太陽和月亮的符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良渚文化(3300BC-2200BC) 1958年徵集
產於江浙一帶的透閃石質玉石,質地不純,以青色居多,部分為黃色,土浸後呈霧狀乳白色。多為規整的外方內圓形狀,少數為圓筒狀。一般早期較矮,晚期較高,器身有獸面紋。部分玉琮在主體獸面紋外,用細陰刻線條刻畫"雲雷紋"、"神人"紋。
浙江杭州反山12號墓遺址出土的神獸紋玉琮為現今所見良渚文化最大的玉琮,高8.9cm,射徑17.6cm,孔徑4.9cm,重6500g,形體寬闊碩大,雕飾繁複精巧,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被稱為琮王。它也是大陸地區禁止出境的64件一級文物之一。同時出土還有一件被稱為"鉞王"的玉鉞,"琮王"代表的是最高宗教祭祀權的標誌,而"鉞王"則代表最高的軍事統御權的標誌。反山12號墓同時出現"琮王"和"鉞王",代表墓主人的確是這個時期,同時掌握政教權力的王。
浙江省博物館武林分館藏 良渚玉琮王

浙江省博物館武林分館藏 良渚玉琮王
玉琮王側面
《周禮》上說"蒼璧禮天,黃琮禮地",琮是祭祀用的禮器,內圓外方象徵天地,中間的穿孔象徵天地間的溝通,琮器上的獸紋也象徵著訊息的傳達者
2012在台北新光三越 三星堆與金沙遺址"古蜀文明"文物特展展示的玉琮
良渚人修築高大的祭壇,作為祭祀的聖地及宗教活動中心,祭壇上埋在著與天、神和祖先的大巫。
瑤山祭壇
1987年浙江余杭瑤山出土
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出自《古玉新詮》

出自《古玉新詮》

參考資料:
1.《中國藝術品收藏鑑賞百科 (玉器篇)》
2.  浙江省博物館解說牌
3.   郭寶鈞,《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論文類編(考古篇) 古玉今詮》
4. Internet Archive 《周官集注》

2 則留言:

  1. 良渚[玉琮王]器上的獸紋--依據[神人]所騎獸爪可以認定是為[熊],可見其為[有熊氏]軒轅黃帝一脈/熊眼為蘆葦編製的面罩.四邊[獸面紋]則為[人面魚](半坡文化)--可見[良渚文化]為顓顼治理九黎時所置的屬國...亦即為屈原所稱其為[顓顼之後]---楚國之先驅.有熊氏/人面魚神呼應古代傳說--可以為歷史做註解.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您的說明,先前聽蔣勳老師說明,黃帝所統領的部族可能是以熊作為代表的圖騰,原來和玉琮王上的圖騰有這層關係。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