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仰韶文化小整理

1918年秋天,瑞典的地質學家Johan Gunnar Andersson (中譯:安特生) 在河南澠池縣仰韶村發現了古生物化石,1921年5月和地質學家袁復禮等人到仰韶村再次考察,認定這裡有大量的新石器時代人類遺存,在得到當時政府的許可後,進行考古挖掘,出土大量陶器、石製工具,這裡是最早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1923年安特生發表論文《中國遠古之文化 (An Early Chinese Culture)》,首次提出「仰韶文化」的概念。
河南博物院展示 陶缽、陶豆、陶釜
根據放射線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為4800 B.C. - 3000 B.C.,主要分布在河南、陝西、河北、山西,向北可延伸至長城沿線、河套地區,向南到鄂西北,向東達豫東一帶,向西到甘青接壤地區。主要發掘的遺址有:陝西西安半坡遺址、臨潼姜寨、渭南史家、河南陝縣廟底溝洛陽王灣鄭州大河村、安陽後岡、大司空村、山西芮城西王村、甘肅秦安大地灣、寶雞北首嶺等。
河南博物院展示
左:陶釜、陶灶(2006年於靈寶市西坡遺址出土)  右:紅陶折腹盆(1959年淅川縣出土)
仰韶文化主要的陶器以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為主,典型的器物有盆、缽、平底碗、小口尖底瓶、大口深腹小瓶底罐、細頸壺、深腹甕以及少量的釜、灶、鼎等。
河南博物院展示  紅陶缽(1959年 南陽市黃山出土)
在夾砂陶表面紋飾以粗、細繩紋為主,另外還有弦紋、剔刺紋等。在泥質紅陶上則常以黑彩或紅彩繪製各種幾何紋與動、植物花紋;到了稍晚,還有先刷白、紅陶衣再行彩繪彩的。
河南博物院展示  紅陶尖底瓶(安陽市出土)

河南博物院展示  紅陶尖底缸(1958年南召縣二郎崗出土)
洛陽博物館展示 彩陶罐 (1978年伊川縣白元遺址出土)
洛陽博物館展示 紅陶罐
洛陽博物館展示 彩陶甕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仰韶文化條目
2.何賢武、王秋華,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中國文物考古辭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