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牽星術

住在台北或到訪過台北的朋友或許曾注意過捷運台北車站站內有故宮文物複製品的展示櫥窗,不知您可曾停留駐足觀賞過,或是來去匆匆,那只是裝飾的地景?這一次在廣州,我看到了掛在牆上的看板介紹在廣州塔地鐵站內有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展(2015.09.28~2015.12.20)的看板,於是在訪廣東省博物館行程那一天就提早出發,到廣州地鐵站中紀錄拍照。
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展看板
廣州塔地鐵站 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展看板
廣州塔地鐵站 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展看板
這次在廣州塔地鐵站展示的內容相當豐富,除了解說牌外,還有水下考古出土的瓷器,後續再一一介紹,在廣東省博物館同時有「牽星過洋」的主題展,我就先把看到有關牽星術的展示資料放上筆記。
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展看板
這裡展示了在明代《武備志》中《鄭和航海圖》所附的四幅「過洋牽星」圖,牽星術是中國古時候航海所用的天文導航技術,通過測量船舶所在地的星辰高度,來換算該地的地理位置,並藉以測定船隻航向。
過洋牽星圖(翻攝自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展解說牌)
過洋牽星圖(翻攝自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展解說牌)
過洋牽星圖(翻攝自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展解說牌)
過洋牽星圖(翻攝自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展解說牌)
然而天體會運動,唯一固定於北辰的就是北極星,所以明代牽星主要的星體就是小熊座的α星,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北極星,但是航行到低緯度(北緯6度以下)時就會借助華蓋星(小熊星座的β、γ雙星)。
牽星板(翻攝自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展解說牌)
牽星板復原圖(翻攝自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解說牌)
明代李詡《戒菴老人漫筆》對於牽星板有描述如下:
《戒菴老人漫筆  卷一》
在唐代的時候已有牽星術,經過經驗觀察與校正,到了明代已完全掌握此一技術。




在廣東省博物館的牽星過洋展廳也有相關的文物。

《武備志》中的《過洋牽星圖》
博物館的解說牌還提到:在《淮南子 齊俗訓》中就有利用北極星判別方位的方法,在漢代的已經知道利用四象、五星、二十八宿等離岸導航技術,判斷方向的方法。量天尺以及牽星板都是古代利用星辰導航得工具。
《淮南子》


參考資料:
1.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展解說牌
2.廣東省博物館解說牌
3. Internet archive 淮南子》
4.李詡Internet archive  戒菴老人漫筆
5. 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解說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