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唐寅_葑田行犢圖軸

我們國立故宮博物院今年舉辦的明四家書畫展已經進入了第三季,本月上場的是從小從電視劇裡熟悉的江南第一才子唐寅,唐伯虎。現在年輕的朋友大多是從電視上重播周星馳的電影認識唐伯虎。我自幼是電視兒童,無論是從連續劇、歌仔戲,唐伯虎風流倜儻、幽默風趣的翩翩風采已經深植心裏,而與秋香的三笑結姻緣的故事更是讓人回味再三。
有幸在參觀上海博物館的時候,我記錄下了一幅唐寅所繪的掛軸《葑田行犢圖軸》,這次故宮為這次展出所出版的圖錄集中有一篇論文提到了這幅畫,在此分享予讀友。
唐寅_葑田行犢圖軸
以下是鄭淑方所撰的《唐寅筆下人物的風格類型-畫風衍變的軌跡、作品分期和時代意涵》裡提到有關《葑田行犢圖軸》的介紹,由於唐寅拜師周臣學畫,故比較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周臣所繪的《甯戚飯牛》軸與此幅畫:「前者描繪春秋時期,衛人甯戚趕牛入齊、拜齊桓公封相的歷史,後者畫李密(五八二-六一八)騎拜訪緱山名士包愷的故事,兩軸雖構圖形式相仿,然周臣所繪人物線條,有浙派飛舞快意的筆勢,唐寅所做則顯雅馴。」。

我另外查了「葑田」的意思:湖澤中葑菱積聚處,年久腐化變為泥土,水涸成田,是謂“葑田”,比對一下圖面上牛所行走的路突起於湖沼間。再讀一下唐寅在右上角留的詩句:「騎犢歸來繞葑田,角端輕掛漢編年,無人解得悠悠意,行過松蔭懶著鞭

故宮的馮院長為此次展覽的圖錄集刊寫序提到:戲劇中的唐伯虎和現實裡的唐寅除了同樣才華洋溢,但是其他劇情都是虛構的。馮館長特別指的是點秋香的故事,但是戲劇裡唐寅和文徵明、祝允明(枝山)間的好交情,在這次特展中的展件中也可以看得到。例如:有一名為《力大如牛》的扇面展件,據解說牌說明是唐寅調侃祝允明而送給他的扇子,可以看到兩位大才子留的書跡,也可以看到他們的好交情。祝允明寫說「傳寫何如太逼真,筆精墨妙實堪珍,偶然醉寤朦朧觀,恍若桃花塢裡人。(桃花塢是唐寅住處的名字,桃花塢裡人自然指的是唐寅)。」「予與君三月未晤,昨自攜李歸,聞採薪已愈,心始慰也。今承贈佳搖,展玩難置,因浪占奉荅歸而藏之密笥可也。」祝允明告訴唐寅要把這把扇子收起來,就不把玩了。朋友交情夠,才禁得起互虧。
《明史.卷286    唐寅》
《明史.卷286    唐寅》
在另外一件書法文物《(傳)黃庭堅   書筆陣圖說》的跋文處,也看到祝允明、唐寅和文徵明的書跡,只不過看到文徵明寫"徵明識 時年八十一",當他題跋的時候,好朋友早已不在人間,心中一定感觸良多吧。
我在之前西泠印社的筆記中就記錄到了,文徵明的長公子文彭,成了祝允明的弟子,可見戲劇裡他們的好交情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的。提到篆刻,我將此幅畫中唐寅右上角題詩後所用的鈐印放大與讀者朋友分享。

上面一個印裡刻的是「唐伯虎」,下面一個印是「六如居士」,據說唐寅因為官場上所遇到坎坷的種種遭遇,對《金剛經》裡:「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感受特別深刻,所以稱「六如居士」。在本次故宮特展中所見到很多的「南京解元」印在本畫中沒有見到。詩前的「吳趨」也是唐寅的用印。

在畫軸左側有三行字,是近代畫家、收藏家吳湖帆所留,據他的解說,此幅畫是唐寅四十歲時所畫。

在畫軸右側有兩行小字,說明此畫收編在《石渠寶笈 卷二十六》,在畫軸正中上方,乾隆皇帝題詩右方有「石渠寶笈」的鈐印,我們來讀一下裡面的內容。


在之前《閱江樓》筆記中有另一幅唐寅的《落霞孤鶩圖軸》,與祝允明的《草書訪友詩軸》。

參考資料:
1.鄭淑方,國立故宮博物院,《明四大家特展   唐寅--唐寅筆下人物的風格類型-畫風衍變的軌跡、作品分期和時代意涵》
2. 百度百科:葑田、唐寅、吳湖帆  條目。
3. 維基百科:李密   條目。
4.典藏台灣網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