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殿立面 |
殿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廈,故平面形成十字形,通面擴43.56m,通深進34.93m。南抱廈面廓三間9.29m,前出月台。東、西、北抱廈皆為一間,面擴分別為4.68m、4.8m、5.73m。總面積達1400平方米。
摩尼殿平面圖(出自梁思成《正定古建築調查紀略》) |
摩尼殿南面立面圖(出自梁思成《正定古建築調查紀略》) |
摩尼殿北面 |
(出自梁思成《正定古建築調查紀略》) |
《建築設計參考圖集第五集 斗栱》關於摩尼殿斜栱應用的記述 |
《建築設計參考圖集第五集 斗栱》圖版貳拾壹 甲 |
我對照上面的照片把我拍到的照片放大。
梁思成先生讚譽:"這種的布局,我們平時除去北平故宮紫禁城角樓外,祇在宋畫裡見過。那種畫意的瀟灑,古勁的莊嚴,的確令人起一種不可言喻的感覺。尤其在立體布局的觀點上,這摩尼殿重疊雄偉,可以算是藝臻極品,而在中國建築物裡也是別開生面。"
接下來看一下內部建築:
在栱與栱之間安裝直櫺窗,四抱廈設四抹方格格扇門,牆體厚重。殿內光線只有從四門和上、下層栱間直櫺窗射入。殿內因為光線不是很充足的原因也顯得更為莊嚴而神祕,參考書內說明這是設計者為了烘托威嚴的宗教氣氛而苦心安排,這讓我想起在日本京都看到的一些佛殿,也故意保持陰暗,並與信眾保持相當的距離。
我向管理員打了聲招呼,不開閃光燈,請讓我拍攝記錄一下建築結構。
摩尼殿的斗栱用量大且配置複雜,上檐、下檐、內槽斗栱共計127組(不包括襻間斗栱),其中下檐一圈67組,上檐一圈38組,內槽一圈22組。按位置分為柱頭鋪作、補間鋪作、轉角鋪作,式樣達二十餘種,總地說為五鋪作偷心造。
對照《建築設計參考圖集第五集 斗栱》圖版照片。
《建築設計參考圖集第五集 斗栱》圖版貳拾壹 乙 |
補間和柱頭部分鋪作用了斜栱 |
明、清時期均有重修,殿內佛壇上供宋塑釋迦牟尼佛、迦葉、阿難和明代所塑的文殊、普賢菩薩像。
西邊廊道 |
殿內各壁繪滿以佛教故事為題材的壁畫,原面積528平方米,因為有部分剝落,現存422平方米。殿身檐牆內壁繪滿佛傳故事,採用"分幅間通景"的布局,描繪釋迦牟尼佛降生、出家、苦行、成道、說法、涅槃的過程,稱為《釋式源流圖》。
四抱廈繪佛教護法神"二十四尊天",各抱廈每壁均繪三尊,且有榜題。
下面這幅是依據《阿彌陀經》描繪西方極樂世界的《西方勝景圖》,長9.36m,高7m,面積達65.5平方米。在另外一壁畫的是《東方琉璃世界圖》。
《西方勝景圖》 |
《西方勝景圖》 |
五彩懸山為明嘉靖42年(1563)重塑,懸山長15.7m,高7.5m,碧綠海水將通壁懸山大致分為三段,形成對稱格局。
這一尊思維菩薩像應該就是正定菩薩的代表作吧!菩薩高3.4m,參考資料說魯迅先生於1923年曾於北京山本照相館購得這尊菩薩的相片,稱之為佛教美學的佳作,陳放在自己的書桌上。
思惟菩薩像 |
1977年至1980年,由古建築維修專家祁英濤先生主持進行修復工作。除了加固和修補的工作外,在找到充分的科學根據前提下,恢復了宋代透空山花和格扇門,取消殿內後代增添的天花板,恢復宋代"徹上露明造的規制"。
出自 《祁英濤古建論文集》整理摩尼殿宋代題記 |
參考資料:
1.隆興寺解說牌。
2.河北省正定縣文物保管所 張秀生、劉友恆、聶連順、樊子林,文物出版社,《中國古代建築 正定隆興寺》
3.梁思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梁思成全集 卷二 正定古建築調查紀略》
4.梁思成,中國營造學社,《建築設計參考圖集第五集 斗栱》
5.中國文物研究所,華夏出版社,《祁英濤古建論文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