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9日 星期二

彩陶人面魚紋盆

彩陶人面魚紋盆(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記得約10年前,到紐約造訪一位小學同學,特別安排一天同去參訪大都會博物館。經過非洲文物展區、東方文物展區,都是匆匆瀏覽過。經過東方文物展區,是因為覺得屬於自己的文化,在熟悉不過;經過非洲文物展區,覺得他們離我們熟悉的文明世界有好遠的距離。一直到對人類學、對考古文物有一點簡單的認識之後,才有新的觀點認識西方博物館目前佔有的東方文物以及比較原始社會的文物展品。
這件文物是在陝西半坡遺址出土,屬於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人面魚紋盆。
蔣勳老師在《美的沉思》與中國美術史演講的課程中,特別提點注意我們的老祖先,從原始的生活中,從用手捧水來喝,讓人有了個半圓凹曲的容器概念;當他們發現雨天踩在地上泥巴的坑,天氣晴朗水分蒸發後,形成一個腳印型的凹洞,等到再次下雨時,坑洞便聚滿了水。他們如何將更多生活中觀察到的經驗,發想、創造成各種輔助生活需求應用的工具?如何將"觀念"和"物質"結合在一起?這不但是人類學家研究文明的課題,也似乎給我們對未知世界探索的啟發。

在這一時期器物內的花紋,也讓人感到興趣。有一派學者研究,盆內的人面魚紋,可能並非裝飾的紋路,而是具有巫術禮儀圖騰的性質。
蔣老師特別引《易、繫辭傳》"安土敦乎仁,故能愛",先民從漁獵、游牧生活,到進入農業社會,畜牧、種植穀物,並善用大地賜予的泥土,創造出各式各樣陶器。看著這個陶盆,不禁也讓人神往那純樸的初民之美。

不知是巧合還是館方有心,清光緒元年陝西鄉試題目即"安土敦乎仁..."
參考資料
1.蔣勳,雄獅美術美的沉思
2.蔣勳,耕心藝術欣賞工作室《中國美術史講座錄音課程》
人面魚紋彩陶盆(本件文物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1955年陝西西安半坡出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