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興福寺殘碑與集王聖教序

唐太宗酷愛書法藝術,尤其是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不但設法收集王羲之的作品,並選天下名士於弘文館仿王羲之的書法,最有名的就是:歐陽詢、虞世南與褚遂良,可以說是太宗皇帝的影印機。
在唐朝如何copy王羲之的作品呢?  是利用「硬黃響搨」的方法。硬黃是一種古紙名。用以寫經和臨摹古帖。以黃檗和蠟塗染,質堅韌而瑩澈透明,置於真跡之上,藉由光線透過將真跡顯影在硬黃紙上,再由書法家臨摹(響搨),或以勾邊再填墨的方式(雙鉤)。
太宗皇帝對王羲之書法的癡迷也風行草偃影響民間。如這塊約於唐開元9年(AD721),由宦官吳文立於長安城內興福寺(今西安西關)的碑,由僧大雅集王羲之字而成。此碑於明萬曆年間於城壕出土,出土時只有下半截。
興福寺殘碑

興福寺殘碑(局部)

興福寺殘碑局部
在此展室還有另一件集王羲之書法的精品,《集王聖教序》由弘福寺僧懷仁歷時25年集募而成。在大雁塔,我們已經看到褚遂良所書的聖教序,在這個展室除了《集王聖教序》,還有《同州聖教序》,為褚遂良任同州刺史時重新再書之作品。
集王聖教序
同州聖教序(局部)

同州聖教序(局部)

同州聖教序(局部)

參考資料:邱建一,世界遺產協會,中國藝術與古蹟欣賞上課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