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大政殿

前面筆記說道努爾哈赤屬意於瀋陽建都,於是在1624年左右開始修建我們現在看到的瀋陽故宮。這樣浩大的工程一直持續了150餘年,一直到了入關後都還繼續擴建,到了1783年前後才告完成。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5朝皇帝共11次到瀋陽祭祖謁陵時,即進駐於此。乾隆皇帝且多次進行修繕與大規模擴建,終於看到今日所見的建築群。
瀋陽故宮總體布局圖
出自《瀋陽故宮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技術文件》
從上面總體布局圖,我們可以看到瀋陽故宮南北向大致分為三路。首先來看努爾哈赤時期所建的東路建築,這裡也是瀋陽故宮裡最早的建築群。以大政殿為主體,東西兩側十王亭以八字形展開排列,其後為一字形鑾駕庫。嘉慶皇帝為此賦詩:「大政據當陽,十亭兩翼張,八旗皆世冑,一室匯宗潢。
大政殿與十王亭
有別於先前學習到中原傳統屋頂的級別,這裡的中央建築大政殿以八角攢尖屋頂為尊。在參考書籍中看到一些說法,節錄於下:
1.八角是滿族八旗的象徵,努爾哈赤把他在政治(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軍事上所創的八旗制度,以鮮明的方式呈現在他的政治建築權力象徵上。
2.多邊形的平面容易呈現出帳幄的型態,這時的後金是標準的軍國主義國家,努爾哈赤行軍打仗,主要居處的地方就是軍帳。把軍帳的型態轉化至建築上,也在提高族人的戰鬥意識。
3.在赫圖阿拉建都的時代就有這類的建築,稱之為"汗王殿",遷都遼陽後所新築的東京城,亦有八角衙門或八角殿,所以瀋陽故宮的大政殿型式是一脈相承的。由於滿族人習慣上在建立佛塔採用了八邊形,塔是一種紀念性的建築物,努爾哈赤也想把這座建築物當作自己創業的銘誌豐碑,而採用了這種形式。
大政殿右側
大政殿左側
大政殿龍柱
大政殿外觀
大政殿屋頂近觀

五彩琉璃寶頂
寶頂是攢尖式建築最上方的構件部分,一般分為頂座、下枋、下梟、束腰、上梟、上枋、頂珠等七個部分。但大政殿的寶頂建構出十三層的變化。
大政殿內
大政殿內
看一下藻井的部分
看一下藻井的部分
皇上的龍座
道光皇帝的題字
大政殿是努爾哈赤處理朝政的大殿,但到了皇太極時候,成了舉行大典儀禮的場所。
(2016.03.02 補充)讀余秋雨老師《藏著的中國》一書說到:皇太極稱帝六年後,統一整個東北地區。他所坐的龍椅椅背是用他自己獵取的鹿的鹿角所製成,但他只坐在這張椅子上一年便去世了,皇太極死後沒人再坐這把椅子。
小石獅
公石獅(腳下玩球)

公石獅的背面

母石獅(腳下是小獅子)
母獅子的背面,背上還有一隻小獅子,很特殊的造型

參考資料:
1.朴玉順、陳柏超著,東南大學出版社,《瀋陽故宮木作營造技術》
2.張勇著,東南大學出版社,《瀋陽故宮建築裝飾研究》
3.雷從雲、陳紹棣、林秀貞著,文津出版社,《中國宮殿史》
4.洪釗著,驛站出版社,《中國故宮歷史之謎》
5.余秋雨,知本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藏著的中國》(20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