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侯馬盟書

晉國晚期,公室的權力和周天子的一樣,逐漸衰微。我們前面看到魏卿陪葬用了七鼎,以他的身分不應該用諸侯的規制,其實也是僭越禮制。我們在教科書裡熟悉的是三家分晉的韓、趙、魏,另外還有智氏、范氏和中行氏在晉式微時專權壟斷。權卿們為了尋求內部團結,打擊敵對勢力,"盟誓"活動頻繁。侯馬晉國遺址出土盟書5000餘件。文字可辨的有650餘件,學界稱之為"侯馬盟書"、"盟書"或稱"載書"。辭文多以朱筆寫於圭形玉石片上,內容分為"主盟人誓詞"、"宗盟類"、"委質類"、"納室類"和"詛咒類"等。
"主盟人誓詞"出土於侯馬市晉國遺址,僅此一片。內容相當於某次宗盟類盟誓的序篇。
專家研究認為,主盟人趙孟即晉國著名之正卿趙鞅(簡子)。

"宗盟類"盟書是出土最多的種類。這種盟書要求同姓宗族的參盟者團結起來,共同打擊敵人的誓詞。強調參盟人要奉事本族宗主,反對政敵。



"委質類"盟書,"委"是"委身相事";"質"為"自送人質",委質即委身投靠於新主。這類盟書是敵對陣營中投誠者的自我宣誓,發誓與舊陣營決裂,獻身於新的君主。


"納室類"盟書,"納室"是指對土地和奴隸的侵占和兼併。參盟仁發誓不"納室",並反對和聲討宗族間的"納室"行為,如有違誓,甘願受誅滅制裁。

"詛咒類"以墨筆(黑字)書寫,內容是對被詛咒者既犯罪行為的詛咒與譴責,要使其受到神明的懲處。

(玉) 晉國盟誓遺址出土


參考資料:山西博物院解說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