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真形圖》 |
1910年6月,日本學者小川琢治在日本《地學雜誌》第22年第258號上發表了《近世西洋交通以前の支那地圖に就て》專文,據他的研究發現日本所收藏的十七世紀版《五嶽真形圖》之一《東岳真形圖》,與實地考察用等高線繪製的泰山地形圖作了比較分析,發現兩者極為相似。換句話說,《五嶽真形圖》中蘊涵有等高線製圖法的地圖繪製思想。
前一篇筆記提到的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也引用小川琢治的研究成果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地學》中說到:“小川琢治曾注意到一幅很值得注意的泰山圖,這幅圖見於《五嶽真形圖》(作者姓名不詳,現存有十七世紀的版本)。從圖中可以看出,這幅圖中所用勾畫山形的方法完全不遜於近代所用的方法。”
我們現代人需要透過工具才能知道時間、距離。我想我們的先祖感知敏銳的人會以直覺的方式與大自然接觸,認識自然,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採用了一種稱為“圓山”的行路方式,憑藉“圓山”的經驗將同一高度的山峰位置用相同的墨跡標明,便於道士在山中繞山行走。
將安全的行進路徑記錄起來,也就是繪製地圖概念的開端。然而這樣的"圓山"技術似乎無法有效的傳承,《地圖的歷史》一書也曾介紹過的晉代裴秀所提出的"製圖六體",與後來從長沙漢墓馬王堆所出土地圖相較,技術水平顯然下降。
我們在碑上看到的符籙符號比起轉刻前的記號更加抽象簡化了。
以下是我在網路搜尋到《靈寶五嶽古本真形圖》內五嶽的真形圖像。
參考資料:
1. 秦建明,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碑林集刊(八) 神秘的《五嶽真形圖》》(2002)
2.《靈寶五嶽古本真形圖》
感恩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