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8日 星期日

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九)_盤點宋代建築

在藏經閣內展示的是現存宋代代表性建築的模型,好幾座建築我都已經拜訪過了。就好像我之前說的收集Pokemons一樣,總有一股驅動力引領著我,要拜訪完、走完這些古建築。
藏經閣展示廳
在展場中央的主角,當然是保國寺大殿。在兩旁的,有的是我已經走訪過的建築,有的是我新認識的重要古建。已經拜訪過的,讓我回憶起當時的總總景象;還未到訪的,又讓我增添許多憧憬。
修德寺大殿
修德寺,位於韓國忠清南道禮山郡德山面德崇山,創建於百濟時代(18 B.C.-660),修德寺大雄殿建於大元至大元年(1308),是韓國現存最早的大造建築,被列為第49號國寶(韓國最高文物保護等級)。大雄寶殿的構造與大陸南方建築十分接近,建築體系也與保國寺大殿非常相似,說明保國寺為代表的江浙一帶建築對韓國具有相當的影響,是寧波為"海上絲綢之路"與海外交流重要的見證。
初祖庵大殿
這是位於少林寺西北約1km的五乳峰下,是宋代人為了紀念初祖達摩祖師面壁而修建的一座庵院,又稱為"達摩面壁之庵",199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時,含括初祖庵大殿的少林寺古建築群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初祖庵大殿創建於北宋宣和7年(1125),無論是建築歷史、結構、時代特徵、石雕藝術都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華林寺大殿
這是位於福州市屏山南麓的華林寺,明正統9年(1444),御賜匾額"華林寺",並沿用至今。1982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林寺大殿
福州市是先父的故鄉,所以也是我的原鄉。對福州總有一種近鄉情怯的情感。319鄉旅行的時候,我在馬祖聽到了當地人濃濃的鄉音,好幾次流下淚來,止不住對父親的思念。
華林寺大殿
華林寺建於北宋乾德2年(964),現存有大雄寶殿,雖經屢次毀損後修葺,仍保持其原風格。這樣的風格影響了日本鎌倉時期(12世紀末)的建築風格,如:"大佛樣"、"天竺樣"。
奉國寺大殿
研究古建的學者似乎總把與宋同期的遼、金建築列在一起,這是位於遼寧省文縣城內的奉國寺,又名七佛殿,196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奉國寺始建於開泰9年(1020),規模宏偉,後經歷代戰火破壞,今仍存大雄寶殿(無量殿)碑亭,牌坊等建築,是今僅存遼代單層木構造建築。
奉國寺大殿

奉國寺大殿
在日本奈良東大寺的時候,就看到當地的解說牌說明其建築結構與宋代建築之間的關係。這裡也展示的東大寺的模型。
東大寺
東大寺又稱大華嚴寺,是以華嚴經為中心思想佈建的伽藍聖地。始建於公元751年,後毀於戰亂,公元1180年,南宋明州匠師陳和卿等東渡日本,擔任東大寺復建工作,其結構、風格都和宋代建築有強烈的聯繫。現存的東大寺建成於1709,是現存最大古代木構造建築。
應縣木塔
這是我在下個月即將造訪的應縣木塔,屆時再以專篇整理筆記。
鎮國寺萬佛殿
鎮國寺原名京城寺,位於山西平遙城郝洞村,明嘉靖年間(1522-1566)改名為鎮國寺,沿用至今,始建於北漢天會7年(963),是現存五代時期木構造建築的典範。
鎮國寺萬佛殿
鎮國寺萬佛殿
以下是我先前筆記專篇介紹過的隆興寺摩尼殿,也就不再重複謄錄解說文字。
隆興寺摩尼殿
隆興寺摩尼殿
即將成行九月份的旅行計畫,還包括以下照片中的薊縣獨樂寺,這是喜愛古建同好不可錯過的重點建築,一樣後續以專篇筆記介紹。
薊縣獨樂寺觀音閣
薊縣獨樂寺觀音閣
薊縣獨樂寺觀音閣
最後還有宋代建築的超級明星--晉祠聖母殿。前方的魚沼飛梁,也是這座建築的重點。
晉祠
晉祠

參考資料:保國寺古建築哦物館解說牌

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

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八)_李誡像

進到藏經閣裡,主要展示的內容是宋代遺存至今重要的建築物模型以及《營造法式》作者李誡的像。
李誡像
李誡,字明仲,北宋鄭州管城縣人,元佑7年(1092)開始將作監供職,歷任將作監主簿、監丞、少監和將作監。主持不少有名的城門、宮殿、府邸及寺院大型土木建築工程。卒於大觀4年。在《宋史》中無人為他立傳,甚至連縣志中也看不到他的相關紀載,然而他的《營造法式》卻是影響近代中國研究傳統建築最重要的參考書籍。

參考資料:
1. 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解說牌
2. 《壹讀  李誡 北宋時期著名建築學家

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七)_藏經閣

在寺院的布設上,最後一幢建築常常見到的是藏經樓(閣),在保國寺也不例外。
藏經樓
這一幢藏經樓位於保國寺主建築中軸的最後,建成於民國23年(1934),五開間,樓下面寬22.84m,明間一間4.9m,次間兩間各4.8m,梢間兩間各4.17m,通進深7.6m,前廊深2.2m,後廊深1m,樓上捲棚頂。明間為抬梁式,其餘採穿斗與抬梁相結合的結構,屋頂為硬山造。
藏經樓




參考資料: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解說牌

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六)_喻皓與德賢

這些日子被Pokemon go 遊戲佔據了一些時間,在收集Pokemons的過程中,體驗到很多人生哲理(勇氣、尊重對手、觀察勝負原因、取之有節、能捨...等等)。我想人有一種收集和掌控的慾望,我走完台灣319個鄉鎮,探訪大陸古都,也都有這樣收集、拼接的驅動力在後面。點點滴滴的體驗,我想伴隨著筆記,一起記錄下來。
回到保國寺的觀音殿,旁邊原本的配殿也都有展示內容,來看有關兩位宋代在建築領域有所貢獻的人物:俞皓與德賢。
喻皓像
俞皓(?~989),中國五代末至北宋初人,北宋初建築工匠,又作預浩、喻浩、喻皓(我想對於市井小民,口耳相傳是他的名字的發音,也無法確切知道是哪個字才對)。他是五代時吳越國西府(杭州)人,生年不詳,卒於宋太宗端拱2年(989)。他擅長造木塔,五代末年,修築杭州梵天寺木塔時,塔身木構架顫動,所有的工人只好停工,也找不到什麼好對策。俞皓提出將樓板定在梁架上,形成整體後,塔身即變得穩定。說明他對木構架整體的剛度、木構架受力情況有充分的理解。
木塔模型
宋初,他主持修築汴梁(今開封)之開寶寺(與《開寶藏》有關係否?)木塔,塔高36丈,八角,11級,他先製作模型,然後動工,歷時8年,於989年竣工。相傳俞皓因考量汴梁位處平原,多西北風,因此使塔身略向西北向傾斜,以抵抗主要風力。俞皓著有《木經》三卷,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建築專著,在《營造法式》成書之前,被匠師奉為圭臬,只可惜已經失傳,只能從沈括的《夢溪筆談》略見梗概。
木塔模型
另外介紹的一位就是重建保國寺主要建築的德賢法師。
德賢法師像
尊者姓施,名則全,號德賢,又號叔平。落髮於保國寺法智大師門下,學習教觀。當時南湖十大弟子共推德賢為首。他才氣凜然,旁通書史,善著述,性直氣剛,敢言人失。宋祥符年間,德賢大師經過四明靈山,看到頹毀的寺院,長嘆不忍離去,便在這裡結廬安居。經過6年光陰,至祥符癸丑年(1013),終於建成我們今天看見的保國寺大殿建築。
牌樓模型
牌樓模型

宋 陶屋模型
宋 陶屋模型
參考資料: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解說牌


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五)_觀音殿

雖然保國寺已經沒有宗教活動,佛像也被移走了,但從建築的名稱,仍可以看到寺院完整的佈設。
出自《文物雜誌 姚餘保國寺大雄寶殿》(1957)
在大雄寶殿的後方是觀音殿,觀音殿的後方,上圖註記為後殿,現名為藏經閣,完全符合寺院標準的佈設。
從大雄寶殿後門出來
匾額題為"大悲殿",原供奉觀世音菩薩

據志書記載,大雄寶殿後有法堂。嘉慶《保國寺志》卷二"法堂"記載:"宋高宗紹興年間僧仲卿建"。民國9年(1920),法堂奉觀音菩薩像,改稱"觀音殿"。重檐歇山頂建築,正脊兩端飾有龍形正吻,通寬23.71m,通進深11.66m。前端梢間,盡間緊接東西兩廡廊。




現在觀音殿內主要展示大雄寶殿結構的介紹,以及維護大殿時,換下來的重要構件。




有題記的構件,直接說明這就是宋代建築
有一些說明的照片或是構件模型,我想放在大雄寶殿那一篇筆記中,與實物相比較會清楚一些,還有一些展示內容就在這一篇筆記補充。經過保國寺大殿與《營造法式》比較"這堂課",我比較有能力再回頭去看之前筆記內的古建築。

在觀音殿的正中間,放一個金字塔型的說明牌,用現描圖與照片說明保國寺大殿結構觀察的重點。














除了從大殿構造形式與《營造法式》比較之外,縣誌、寺誌、碑誌都是文獻研究的重點。另外碳-14、年輪都是輔助驗證的重要科學方法。










參考資料:
1.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解說牌
2.竇學智、戚德耀、方長源調查,竇學智執筆,《文物 餘姚保國寺大雄寶殿》(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