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

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藏建窯及龍泉窯宋代瓷碗

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也收藏了建窯和龍泉窯的宋瓷。左邊的是建窯所產製油滴紋的碗。博物館的解說牌也簡單介紹了宋代人喝茶的方式,喝茶的碗之所以這麼大,是因為裡面除了茶湯還盛放了一些固體的食材包括:薑(我想可能是研磨的薑末),還有紅棗(jujubes、red dates)。當時人飲茶的方式比較像我們今天到客家庄旅遊時所體驗的擂茶。
之所以出現油滴紋是因為製好的瓷胎澆淋塗佈上釉料,在燒製的過程中,釉料中的鐵質經過高溫析出,嬗變出如此不可預測的油滴圖案。
青瓷的碗則是龍泉窯的作品,博物館說明這樣的碗當時是用來盛放加溫過的清酒。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碗如玉一般的色澤,當時的人有如捧著像翠玉一般的酒碗啜飲佳釀。
在右手邊的也是建窯所產製的茶碗,在備茶時,會用竹帚(bamboo whisk)將一茶匙的粉(我想是也是像擂茶那樣的茶粉)置於碗內,並注入沸水。這樣厚實胎體的茶碗對於茶有保溫的作用。我們看這碗壁的釉色花紋很像野兔的毛(hare's fur),這和油滴碗紋樣形成的原理一樣,釉中的鐵質在高溫下產生像虹彩(iridescent)般的紋樣。

參考資料: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
參考筆記:
1.黑釉油滴碗
2.建窯
3.龍泉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