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三叉形器、成組錐形器、玉帶蓋柱形器、玉珠、玉梳背、玉牌飾、玉紡輪、帶鈎

左:三叉器,中後:錐形器、中前:玉珠、玉帶蓋柱形器、玉梳背,右:玉牌飾
三叉器:器物上端有三個並列的枝叉而得名,以往僅見於傳世品,曾被稱為山形器。目前的出土品僅見於反山與瑤山,置於墓主人頭部,叉上有孔,上下貫通,常與一枚長玉管相接,而且往往與成組的錐形器相鄰或疊壓。有的三叉器背面有三個鑽有豎孔的方突,或在兩側叉上橫穿,因此推測是穿插的某種頭飾,出土的三叉器中約半數有精細的雕刻。
錐形器:錐形器是良渚文化中最常見的玉器,多為圓錐形體,部分斷面方正如琮,是有簡練的神人獸面像。少數置於墓側外,大多集中放於頭部。有的尖端全部順同頭向,也有雙雙並列,尖端相互交錯。錐形器分布地域很廣,遠越出良渚文化圈。
玉牌飾:牌飾有平面呈圓形,或略呈三角形(如照片示),三角形的牌飾數量較少,此器多置於墓主人腳端,功能不明。
良渚文化玉器,根植於當地的馬家濱文化開始,經過崧澤文化逐漸發展起來的用玉風尚。
下面這張照片的左上邊是一個玉紡輪,紡輪是一種十分輕便的紡線工具,參考書籍說明在瑤山M11號墓發現帶軸玉紡輪的墓中,隨葬大量玉器,卻未見琮、璧、戚(即斧鉞)等玉製重器,但有多件精美的玉鐲、項鍊等器物,可能說明墓主人生前是執掌紡事、對先民衣著、織造貢獻良多的特殊人物。
左上:玉紡輪;上中:動物形飾;左前:帶鈎
帶鈎體形厚重,平面作長方形,正面略作圓弧狀凸起,背面與兩側挺直平齊,斷面方正,一端為一透穿的圓孔,用以繫掛,另一端為寬厚粗壯的鈎體。出土時,常發現置於墓主人的下肢部位。
鳥形飾推測可能是繫綴件,專家認為有可能與原始崇拜祥瑞靈物的象徵有關。雕琢手法嫻熟。

參考資料: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南京博物院《良渚文化玉器》
張明華,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良渚古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