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高溫銅紅釉瓷也是繼承元代的工藝基礎發展而成。自洪武年至嘉靖年間無間斷,可惜我拍到的洪武年間紅釉瓷因為展示櫥窗玻璃反射襯衫的條紋太明顯了,所以暫且不貼,待後續訪其他博物館再補上。永樂、宣德時期製品最多見,受到的評價也最高。
|
上海博物館藏 永樂景德鎮窯紅釉暗花雲龍紋盤 |
《窺天外乘》記載:「永樂、宣德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其時以騌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
鮮紅為貴。」由此得知明萬曆以前,永樂、宣德時期的紅釉瓷被稱為「鮮紅」。另外,先前筆記摘錄到
《中國陶瓷鑑賞圖典.元-民國》:永樂期間甜白釉具騌眼特徵,想必也是引此文獻。
|
上海博物館藏 宣德景德鎮窯紅釉盤 |
在明末迄今記載有關紅釉瓷器形容這種紅色有:「寶石紅」、「祭紅」、「霽紅」、「宣燒」、「宣德寶燒」、「積紅」、「濟紅」、「雞紅」、「極紅」、「醉紅」、「大紅」、「牛(雞)血紅」,名目繁多。
永樂、宣德鮮紅釉瓷器釉面均勻不裂,色調深沉穩定,器口多有一道白邊,稱為「燈草口」。
比較永樂、宣德之紅釉器物差別,永樂的器物胎釉較薄,色澤光亮,鮮豔瑰麗;宣德的鮮紅釉器胎釉厚度均增大,釉層厚約為永樂瓷釉2倍厚,釉面泛橘皮紋,光澤度減弱,但具溫潤感。
(2019.08.31補充)做了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藏的紅釉瓷盤筆記後,再重新瀏覽在廣東省博物館看到的展品資料夾,補充以下照片資料。
|
廣東省博物館藏景德鎮官窯宣德款紅釉盤 |
參考資料:
李輝柄,上海辭書出版社,
《中國陶瓷鑑賞圖典.元-民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