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厙狄迴洛墓出土鎏金銅器

在這個展示室還介紹了另一座北齊時期的厙(ㄕㄜˋ)狄迴洛墓出土的鎏金銅器。
鎏金銅蓮花燭台

鎏金銅帶流瓶

鎏金銅唾盂

鎏金銅三足器

鎏金銅水瓶

鎏金銅高足杯

鎏金銅鐎斗




參考資料:山西博物院解說牌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山西博物院展示其他黃綠釉瓷器

北朝的瓷器主要出土於貴族墓中,是當時非常珍貴的器物。瓷器上的蓮瓣紋體現了佛教巨大的影響力,忍冬紋和寶相花則反映了與中亞、西域諸國的密切關係。
山西省大同市安留莊村出土
青釉印紋盤口尊

山西省大同市安留莊村出土
青釉敞口尊

山西省祁縣白圭村韓裔墓出土黃綠釉龍柄鳳首壺

山西省壽陽縣賈家村厙狄迴洛墓出土
黃釉蓮花尊
參考資料:山西博物院解說牌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山西博物院展示徐顯秀墓出土綠釉瓷器

以下是在展示室裡看到其他由徐顯秀墓(北齊  武平二年   AD.571)所出土的綠釉瓷器。
黃綠釉帶蓋罐

黃綠釉瓷尊

黃綠釉瓷尊

黃綠釉瓷尊
黃綠釉龍柄鳳首壺

黃綠釉龍柄鳳首壺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黃綠釉瓷燈

在《北齊東安王婁叡墓》發掘報告中還看到許多博物館展室未見的精美的文物,例如下面的綠釉瓷燈。

但是博物館還展出了許多其他北齊時期王公貴族所發掘的器物。這件文物出土於徐顯秀墓,紋飾雖未如婁叡墓出土的黃綠釉瓷燈繁複,但簡潔的蓮瓣紋飾卻呈現另一種風華。
在網路上讀到施安昌先生的文章《北齊徐顯秀、婁叡墓中的火壇和禮器》,像這樣的黃綠釉瓷燈、雞首壺、尊、瓶是祆教信眾供奉在拜火壇上的禮器。而在中國的祆教信眾,也將火壇和祭火的禮器帶入永眠之處。徐墓出土釉瓷燈4件,通高48cm,燈徑14cm,底徑18cm,燈柄長31cm。
施安昌先生比較了安伽墓門的畫、茹小策合邑一百人造像碑中的主尊右侍者手中所持物,可以發現祆教的火壇。婁叡墓火壇上部有新月托日的符號,這是祆教重要的標誌,也是薩珊王朝波斯國王王冠上的徽記。也見於虞弘墓石槨第二幅石雕騎馬者的冠冕徽記中。

參考資料:
1.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北齊東安王婁叡墓》
2.施安昌,(北京)《故宮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6期 總第116期,北齊徐顯秀、婁叡墓中的火壇和禮器》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十五連盞銅燈(複製品)

目前在河北省博物院展示的這件1977年從河北平山中山王(厝)墓出土的十五連盞銅燈是一件複製品。原物高84.5cm,寬47cm,屬於一級文物。
全燈燈形如茂盛的大樹,由長短不同的八節接插而成,共計十五個燈盤。鏤孔透雕的圓形底盤由三隻銜環的老虎托住了。座上站立有兩個上身赤裸,下身圍短裙,手捧實務上拋狀的家奴形象人俑。樹上群猴玩耍,雀鳥鳴叫。樹杆頂上有蟠龍攀附。銅燈採用分鑄套接方式,反映出高超的工藝技術水平。



參考資料:
1.河北省博物院
2.馬自樹主編  杜迺松,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文物定級圖典.一級品.上卷 青銅器篇》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銀首人俑銅燈

這件銅燈出土於戰國時期中山國靈壽城成公墓(M6)的西庫,當時將此燈入庫時已將燈桿、三個燈盤分別拆卸放置於人俑的旁邊。燈通高66.4,通寬52.5,人俑高25.6,雙手左右展寬23.7,胸背厚5cm。重11.6Kg。三個燈盤直徑分別為19.5(左下),16.8(右上),15.6(左上)cm。盤高分別為3.2,3,3cm。人俑方座長17.4,寬17.6,高2cm。
形制的主角是一位耍蛇的男子,頭部是銀製的,黑寶石眼珠,鬍鬚微翹,笑容可掬,雙手各抓一條長蛇,蛇的頭部個頂著一盞燈。而燈盤的底部也裝飾一條長蛇。
根據考古發掘報告說明:將蠟燭插入燈台,燭光搖曳,燭光輝映在人俑眼睛的寶石上。整個人俑彷彿翩翩起舞起來。

參考資料:
1.河北省博物館解說牌
2.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文物出版社,《戰國中山國靈壽城 --  1975~1993年考古發掘報告》

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婁叡墓出土黃綠釉瓷器

山西博物館的解說牌標示的是:「黃綠釉瓷」,而考古報告標示的是:「低溫釉陶器」。我最近讀到一篇有關「原始青瓷」與「釉陶」的研究報告(詳先前的筆記《原始瓷尊》)。我還是摘錄一下《北齊東安王婁叡墓》考古報告的說法:「釉陶器共有76件(650~724、775 出土文物編號)。大多已殘破,現多數已復原,原《簡報》上稱瓷器,研究後認為這批器皿,雖然用了高嶺土,但燒製溫度較低,均達不到瓷器應有的燒製溫度。同時器壁厚拙,釉色厚,與唐宋時期興盛發展起來的中國古代瓷器有著本質的區別,所以現在改稱之為低溫釉陶器。
這是2006年出版的發掘報告,而我讀到2014.09月份的《考古》期刊對此仍有爭議,博物館不依發掘報告標示,顯然主事者偏採瓷器的說法,這仍是個有趣的課題。無論如何,先看看文物照片。
黃綠釉瓷罐
出土托杯2件,蓮瓣紋及素面各一。蓮瓣紋托杯高12.7cm,杯徑8.2cm,盤徑13.5cm。杯敞口薄唇,外侈。腹部有陰刻蓮瓣兩層,柄上有弦紋三道,盤薄唇直沿,淺托,沿外弦紋一道。喇叭形高圈足,上有三個支釘。火候較高,質堅硬,通體施黃綠釉,釉厚,有細小冰裂紋。
黃綠釉瓷托杯
小碗有10件,口徑10.6,高7.5,足高1.1cm。直沿、薄唇微侈、鼓腹、弧形底、實足。施黃綠釉施至足,有冰裂紋,火候中等,質地略堅硬,顯得晶瑩。
黃綠釉瓷碗
大盤有5件,口徑38,高5cm。圓唇微歛,曲腹,平底,腹底間起一凸稜,器內底部有兩道同心弦紋,外底有兩道凹紋。胎質純白、略粗,通體施綠釉,局部泛茶黃,釉色厚,有冰裂紋,火侯較低,質較差。
黃綠釉瓷盤

參考資料:
1.山西省博物院解說牌
2.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北齊東安王婁叡墓》
3.王昌燧、李文靜、陳岳,《考古》雜誌(2014.09),《"原始瓷器"概念與青瓷起源再探討》

婁叡墓出土殘金飾件

婁叡墓曾經被盜過,我讀考古發掘報告說,在進行搶救性考古挖掘工作時,最初還得從盜洞進出,而墓內也測得汞氣體的濃度很高,古代有關保護墓葬的記載與傳說不假,進行考古挖掘的工作人員也必須慎重防護。據考古報告說明:金、銀、銅、鐵器共200件。但金器與銀器都只剩殘件1件,其他的可能都被盜墓者取走了。
下面就是博物館展示在婁叡墓出土殘金飾件。
殘長15cm,重33.6g,鏤孔,上嵌珍珠、瑪瑙、藍寶石、綠寶石、蚌及玻璃材料,裝飾華麗精美,可能是一件金冠上的附件。

參考資料:
1.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北齊東安王婁叡墓》

婁叡墓出土陶俑、石獸

先前的筆記曾整理過北朝陶俑與喪葬制度,在婁叡墓內看到的陶俑種類也不出之前整理的範疇。
人面鎮墓獸與獸面鎮墓獸
騎馬文吏俑
文吏俑
跪姿侍女俑、女官俑
左:披戴甲具的騎俑  右:輕裝的騎俑

鎮墓武士俑與駱駝俑

鎮墓武士俑
駱駝有4件,出土時皆已殘,博物館見到的是已修復的狀態,有立駝和臥駝。
立駝
臥駝
陶牛僅1件,高35cm,直立,兩角呈弓形對立,頭戴籠頭並綴有花飾,背飾三組精製垂杏型花飾。長尾飄逸,昂首向前,肌肉發達,神態威猛。
陶牛俑
陶牛俑
根據考古發掘報告,目中另有:陶馬、豬、羊、狗、雞(公雞、母雞)等禽畜。陶馬有13件均以模製,後附加裝飾。形狀相似,大小及裝飾有別。另有陶製起居房舍、器具、生活用品。在考古發掘報告上看到的如廁設備設計與現今蹲式的如廁設備有些近似了。
在考古報告上看到的手繪陶製如廁器具
墓中發現石雕共18件,主要有8件石獅子和8件石基座以及兩件門墩。
參考資料:
1.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北齊東安王婁叡墓》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婁叡墓誌

婁叡是北齊時期鮮卑人。本姓匹婁,簡改姓婁。其姑母為高歡的嫡妻,婁氏在東魏、北齊時代是顯赫的家族。婁叡以外戚勳貴的身分關係歷任司空、司徒、大將軍、大司馬、太尉、太師、太傅等職,封東安郡王。




《北齊書》記載他 "無器幹,唯以外戚貴幸而縱情財色,為時論所鄙。..."
《北齊書.卷四十八》

《北齊書.卷四十八》
婁叡墓的位置在從晉祠往南的方向,從圖上看虞弘墓的位置也在附近,因該是塊風水寶地。
北齊東安王婁叡墓位置示意圖


參考資料:
1.山西博物院解說牌。
2.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北齊東安王婁叡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