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7日 星期日

光孝寺(二)_達摩

在光孝寺裡看到這樣一方碑被嚴密地保護下來。
我把相機貼近玻璃才能避免反光,拍到碑身部分的內容。
達摩祖師面像
大通元年(527)是梁朝武帝第三個年號,這一年達摩祖師經由海路從天竺國抵達中土,抵達南海郡(也就是今天的廣州),從珠江口登岸,結庵棲住傳教。後人稱"西來庵",也就是今天的華林寺(本次旅行未訪)。然後移到當時的錫王園寺(即今光孝寺)。
我查閱了光孝寺的官方網站,沒有看到這一方碑明確的名稱。我查閱羅香林先生所著的《唐代廣州光孝寺與中印交通之關係》,其中提到元泰定元年(1324)《六祖像碑》碑陰刻畫達摩畫像。
照片出自《唐代廣州光孝寺與中印交通之關係》

照片出自《唐代廣州光孝寺與中印交通之關係》


光孝寺舊稱訶林,其地本為南越王建德故宅。在三國時期的孫吳管轄時,虞翻被謫貶至粵地,居住於此,廣植頻婆訶子樹,當時的人稱為虞苑。晉代的時候本地創建了制旨王園寺。到了宋永初年間,從中印度來此的求那跋陀羅在這裡建了戒壇,並且指著寺中的訶子樹說:這是西方的訶梨勒果之林,就稱為「訶林」吧!  「止於訶林」是說:達摩祖師在廣州期間曾經駐錫於此。

訶子樹(訶梨勒樹)
訶梨勒樹(照片出自《唐代廣州光孝寺與中印交通之關係》)

訶梨勒樹果實(照片出自《唐代廣州光孝寺與中印交通之關係》)
在光孝寺中與達摩祖師相關的遺跡還有一口井,名為「洗缽泉」,傳說是達摩祖師為了取得清泉,在此鑿井洗缽。這裡有說明牌寫道寺僧為紀念達摩祖師,刻劃了前述的畫像石。
《光孝寺志 卷三 古蹟志》曾記述:寺內有四口井,只有達摩(原作 磨)井最鉅,深數丈,味道甘美,稱作「石泉」。廣州因為接近海,常常打井取水都是鹹的。達摩祖師到這裡的時候,對民眾說下面有黃金,所以當地的民眾就拼命往下挖深好幾丈,遇到了石穴,泉水就湧出來,但是民眾沒有挖到黃金,就指著達摩祖師責罵他騙人。祖師告訴民眾:這泉水的價值不是幾兩幾斗黃金可以計量的。
1960年以前拍攝的達摩井(照片出自《唐代廣州光孝寺與中印交通之關係》)
達摩祖師在此傳授門人《楞伽經》,曾經駐錫在此的求那跋陀羅則翻譯了《楞伽經》。其中的要義是:破除妄想,顯示實相為主旨。達摩主張:行禪觀,證知真如,以理入行入為綱領。必罪福並捨,空有兼忘,心無所著,忘言絕慮,始契正覺。
達摩祖師後來北上去見梁武帝,禪宗的思想系統也在後續建立完整,然而祖師在訶林的這一段時間已經以禪教點化世人。


參考資料:
1.羅香林著,中國學社,《唐代廣州光孝寺與中印交通之關係》(民國49年6月)
2. 光孝寺解說牌
3. 《維基百科光孝寺 條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