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文化是以1973年在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鎮所發現的遺址所命名的,是長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文化之一,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前。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寧波、紹興等地區東部,並嘔海達舟山群島。河姆渡文化以稻作栽培、杆欄式木構建築、獨特的夾炭陶器、精美的象牙雕刻藝術品以及
木胎漆器的應用為特徵。
|
河姆渡歷史文化遺址最初發現的地點 |
|
河姆渡文化遺址分布(翻攝自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解說牌) |
|
河姆渡文化重要遺址年代關係表(翻攝自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解說牌) |
河姆渡遺址被區分為四個文化層:第一文化層在最上方,距今5,00-5,300年;第二文化層,距今6,000年-5,600年;第三文化層,距今6,300年-6,000年;第四文化層,距今7,000年-6,300年。
|
河姆渡遺址地層示意(翻攝自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解說牌) |
河姆渡遺址的發現和確立對中國新石器石器考古學是一項重大的突破,往昔中華文明肇始於關中地區黃河流域的認知改變為文化的種子如繁星散佈在這東亞大陸之上。
|
中國新石器時代部分考古學文化分布圖(翻攝自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解說牌)
(這只是部分,東北有紅山文化,在四川、青藏都有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遺存) |
|
稻禾紋陶片、稻穀、碳化米粒 |
在河姆渡第四文化層上部地層發現了大量的稻穀、穀殼、稻葉和木屑等混合堆積,有的為20-50cm,最厚的有超過100cm,經鑑定為人工栽植水稻,並已有籼、粳之分,並以籼為主。
|
稻穀堆積層 |
河姆渡人已經使用農具進行耕種,成片古稻田、大量骨耜、成堆栽培稻穀是稻作農業發展最直接的證據。
|
原始農具 |
|
沾有米粒的陶釜 |
|
沾有鍋巴的陶片 |
除了稻作之外,河姆渡人也採集野果,也有漁獵活動,充實食物的種類。而食物營養的補給對於人類智能演進具有關鍵性的作用。
|
各式野果 |
博物館展示的野果種類包括:芡實、菱角、酸棗、橡子、葫蘆瓜及子等。
|
各式漁獵的武器 |
|
各式漁獵的武器 |
|
各式漁獵的武器 |
|
重現河姆渡人生活場景 |
|
重現河姆渡人生活場景 |
|
出土動物骸骨 |
|
漆木筒 |
這是在博物館內展示的漆木筒,可能是敲擊的樂器。但引人注目的是木筒器身上有黑色的塗料,說明當時已經開始使用生漆作為塗料。
|
漆木筒 |
博物館還比較了世界重要文明栽種作物種類。兩河流域的麥子、中美洲的玉米、中國北方的粟及南方的稻米。
|
翻攝自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解說牌 |
|
翻攝自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解說牌 |
參考資料: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解說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