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大同關帝廟窖藏道教靈官與天將造像

由於我比較少訪謁道教觀宇,對於道教的神祇較為陌生,第一次進入道教神壇佈設較為完整的是在廣州佛山,我先貼在大同博物館見到的神祇照片,再回頭整理在佛山祖廟所記錄的照片。以下筆記主要參考馬書田先生所著的《中國道教諸神》的資料。
道教靈官銅坐像
根據《中國道教諸神》一書解釋:靈官一般安置在山門後的靈官殿,也有山門殿即為靈官殿;所以對應於佛寺的布設方式,靈官殿相當於天王殿,也就是護法神的駐所。書裡說明中土道教的昌盛較佛教為晚,為了與佛教抗衡影養力,於是對應於佛教產生了許多神祇,靈官是對應於天王所產生的神祇。
馬元帥銅立像
《中國道教諸神》書中介紹的靈官,有馬靈官與王靈官,但都是著武將裝扮持法器。仔細看馬元帥的額上眉心和封神榜中的二郎神楊戩一樣開了天眼。所以又稱"三眼靈光"、"三眼靈耀","華光天王"。有一本"三教搜神源流大全  卷五"介紹了靈官馬元帥:原本是如來身邊妙吉祥,因毀焦火鬼墳,違反佛家慈悲為懷的教義,下凡投胎於馬姓人家,這是馬姓的來源。他三次在不同的界域投胎,神怪故事融合了西遊記孫悟空和目蓮僧救母的故事。結局是玉帝封他為真武帝座前護法部將。據葉德輝先生考證,《三教搜神源流大全》即為元代《搜神廣記》的異名,所以馬元帥(馬王爺)的傳說在元代就已在民間盛行,到了明代更被編為雜劇廣被演唱。因為演義傳說的故事,馬王爺也被供奉為火神、財神。在書中看到一幅華光老祖(即馬元帥)的坐像。
華光老祖  圖片出自《中國道教諸神》
在大同博物館展示的關帝廟窖藏道教天將造像除了馬元帥以外,還有:趙元帥、溫元帥、苟元帥和鐵元帥。
趙元帥銅立像
《中國道教諸神》書中介紹有三十六位天將分別為:
蔣光、鍾英、金遊、殷郊、龐煜、劉吉、關羽、馬勝、溫瓊、王善、康應、朱彥、呂魁、方角、狄通、鄧鬱光、辛漢臣、張元柏、陶元信、茍雷吉、畢崇遠、趙公明、吳明遠、李青天、梅天順、熊光顯、石遠信、孔雷結、陳元遠、林大華、周青遠、紀雷剛、崔志旭、江飛捷、賀天祥、高克等等。
溫元帥銅立像
苟元帥銅立像
上述三十六位天將名中未見鐵姓將軍,而"北方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出身全傳"、北遊記"中玉帝冊封真武麾下三十六天將另有名稱,名目如下:水火龜蛇二將、趙元帥公明、顯靈關元帥羽、雷開苟華二元帥、風輪周元帥廣澤、盡忠張元帥健、火德謝元帥仕榮、靈官馬元帥華光、管打不信道法朱元帥彥夫、考較黨元帥歸籍、仁聖康元帥席、龐元帥喬、降生高元帥原、降妖辟邪雨元帥田、威靈瘟雷元帥瓊、神雷石元帥成、虎丘王元帥鐵、虎丘高元帥銅、先鋒李元帥伏龍、糾察副元帥應、太歲殷元帥高、猛烈鐵元帥鐵頭、電母朱佩娘、雷公酆都章元帥、月孛天君朱孛娘、谿洛王元帥忠、楊元帥彪、劉天君俊、聰明二賢商委師曠、二太保任無別寧世夸、鄧元帥成、辛元帥江、張元帥安。書中一一說明真武大帝收服天將過程,而其數目已超過三十六位。
鐵元帥銅立像
三十六天將  圖片出自《中國道教諸神》


參考資料:
1.大同博物館標示牌
2.馬書田,團結出版社,《中國神祇文全書 中國道教諸神》

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大同關帝廟窖藏彌勒佛像

我們現在印象中的彌勒佛,都是袒胸、大肚,笑臉迎人,這樣的造型據說是在明朝的時候開始出現的,而在大同博物館所展示的關帝廟窖藏銅像中,就看到這樣造型的一座彌勒像。
大同關帝廟窖藏彌勒佛像
頭上帶有小佛像的冠,讓我聯想到早期南北朝時期彌勒菩薩的造像造型。我們現在到寺院過了山門,到了天王殿入口就可以看到彌勒佛像笑臉迎人,是意味著修行首要的是帶著歡喜的心情吧。

(2016.12.31補充)
讀到李靜杰老師的書裡有關布袋和尚形象的彌勒佛說明:布袋為唐末明州(今寧波)奉化的神僧,宋贊寧《宋高僧傳》記載布袋和尚於唐天復年間(901~904)圓寂,北宋楊億《景德傳燈錄》記載布袋和尚於後梁貞明二年(916)圓寂。傳說布袋和尚是彌勒佛的化身。所以從北宋時期開始就有以布袋和尚為形象的彌勒造像。傳說彌勒佛是未來救世主,象徵吉祥與富足,也表現了信眾對於美好富足生活的憧憬。

參考資料:
1.大同博物館解說牌
2.李靜杰, 田軍主編,北京故宮博物院編,藝術家出版,《你應該知道的200件佛像》

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大同關帝廟窖藏劉備、關羽、張飛銅坐像

奉祀關公的廟宇,一般左右陪祀的是關平和周倉,由於恰好為白臉和黑臉,我童年時以為就是祭祀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廟宇。判別造像的身分,有時候要看他的衣著,手持的物品,面容表情。在大同關帝廟窖藏的銅坐像中,恰有劉備、關羽和張飛的造像。博物館的標示,我想就是專家根據造像的穿著,表情做出的判斷。
劉備銅坐像

關羽銅坐像
張飛銅坐像
大同關帝廟窖藏騎馬關公像

參考資料:大同博物館解說牌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大同關帝廟窖藏悉達多太子誕生像

我在大同的寺院參觀時,有一些在與在奈良寺院參觀時很相近的感覺。一方面是在台灣多為民間信仰的寺廟,佛道殿堂共存;而純粹佛教寺院內殿堂的布設都趨向簡單的三方佛或三世佛,或說有一種現代對佛法認知所反映出來的布設方式與我在大陸、奈良所見有很大不同。而在大同的善化寺、華嚴寺等主要保存下來的大殿殿堂,除了木構造古建築可與奈良遺存唐風的古建呼應之外,在殿堂佈設上,完整的二弟子、脇侍菩薩、天王等隨侍在主佛旁,與在奈良所見到的殿堂佈設風格感覺都是較為接近的。也許專家可以辨識出遼、金風格跟唐風有更細緻可以分辨的風格,但這都需要再做功課了。
關帝廟窖藏悉達多太子誕生像
我印象在奈良會看到從悉達多太子誕生到他修行時骨瘦如柴以及後來成道後不同時期的造像。而在台灣除了一般刻板印象中的佛像造型外,很少再看到佛傳故事中,早期的佛陀造像。我想到的是佛誕浴佛節時,供信徒為初誕生的悉達多太子的造像。而在關帝廟的窖藏中也看到這樣一尊佛像。佛教徒都很熟悉的佛誕故事,悉達多太子出生時腳踩蓮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是很典型的佛陀誕生時的形象。
民間捐贈明代悉達多太子誕生像
博物館也展示了蒐羅明代時期的造像。讓我們感受當時的造像風格。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大同關帝廟窖藏真武大帝銅坐像

這一次旅行在渾源縣住了兩個晚上,傍晚到市區超市採買飲水食物,看到穿著純白乾淨道袍的年輕道士,應該是從恒山上下山採買日常所需。我在想他們是走路上下山還是開車呢?頓時腦海裡有很多奇妙的聯想。在台灣佛、道並祀的寺廟很多,我在受導遊訓練課程的時候,才知道這樣的寺廟被歸類為民間信仰有別於佛寺與道觀。這一次在懸空寺看到儒釋道三教並祀,在大同博物館展示的關帝廟窖藏也有佛像與道教神像。下面照片這一尊是玄天上帝的造像。我的生日恰為玄天上帝的誕辰日,所以也倍感親切。
玄天上帝坐像
我查了《維基百科.玄天上帝》條目,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為避諱趙氏聖祖趙玄朗而改稱為真武大帝。先前的筆記介紹過玄武,而龜和蛇恰是玄天上帝腳下馴服的神獸,所以神話傳說和這一套符號系統必有其相連結的緣由。


參考資料:
1.大同博物館解說牌
2.《維基百科.玄天上帝
3.《維基百科.趙玄朗

2016年10月9日 星期日

大同關帝廟窖藏北方多聞天王像

我之前以為四大天王的造像到了元、明時期就轉成所謂「風調雨順」的系統。(參考以前的筆記:《金漆木雕東方持國天王與北方多聞天王》),去年參加覺風的宋代佛教藝術研習營時,也提出此一問題就教於專家。後來陳怡安老師也曾在電子期刊上介紹了明代的多聞天王造像,在長城城牆上還是可以見到托塔的北方多聞天王造型。而我這一次在大同市的法華寺、善化寺的天王殿看到和在廣州六榕寺一樣,多聞天王仍然維持唐、宋時期造像持塔,而不是持寶傘(寶幢)的形象。
在大同博物館裡見到的這一件明代的多聞天王像,也是維持持塔的形象。2008年10月21日,城內鼓樓東街關帝廟保護維修工程施工中,發現了窖藏具有明代造像特徵佛道銅像57尊,造像造型端莊,塑工精緻,品相完好。尤其刻有紀年、鑄造場地銘文更提供研究明代大同地區佛道造像的具體研究資料。
另一尊標註為"托塔天王"的造像
下面這一張照片因為光線不夠,只能憑解說牌標註辨識,左手似托小型寶塔。
另一尊標註為"北方多聞天王"的造像


參考資料:大同博物館解說牌

2016年10月2日 星期日

司馬金龍墓出土石燈、灰陶罐、陶釉馬及陶釉牛

博物館展示司馬金龍墓中隨葬的日常用物明器及陶釉家畜。
左:石燈  右:欽文沉積墓誌銘

灰陶罐

陶釉馬

陶釉牛

參考資料:大同博物館解說牌

司馬金龍墓表、欽文姬辰墓銘

司馬金龍墓表
墓表高49cm,寬45cm 。楷書10行,每行7字。北魏孝文帝太和8年(484)11月隨葬,碑石跡完好。魏碑字體在書法史上獨樹一格,司馬金龍墓表及墓誌銘是出土魏室王公墓志最早的一種。專家推測墓表、墓志的書寫者很可能是與當時掌握實權執政的馮太后(文明太后)及司馬金龍交情極好的大書法家劉芳所書。
欽文姬辰墓銘
欽文姬辰即司馬金龍之妻,拓跋宗室源賀之女,稱姬辰為"侍中太尉隴西王直勤賀豆跋女"。北魏孝文帝延興4年(474),高29cm,寬17cm,正面刻8行,行間有豎界格,滿行11-13字。反面刻4行,滿行9-10字。兩面共129字。
"瑯琊王司馬金龍"銘墓磚

參考資料:
1.大同博物館解說牌
2.互動百科
3.書法第一網

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

司馬金龍石雕棺床

比較一下之前我們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看過的安伽圍屏石榻圍屏和石棺床的組合顯然是南北朝時期北方貴族葬墓文化的形式。
在大同博物館現場播放司馬金龍石雕棺床的解說影片
在大同博物館現場播放司馬金龍石雕棺床的解說影片
棺床由六塊淺灰色細沙岩石板組合而成,前立面石板呈倒"山"字形,上部以波狀纏枝四葉忍冬紋作為長方形邊框,中間以伎樂童子、珍禽異獸及纏枝四葉忍冬紋枝葉文為主題。

伎樂童子上身赤裸,帔帛從頸後繞兩肘飄舉,下身穿著犢鼻褲。鎖匙樂器有鈸、雞婁鼓、排蕭、琵琶、篳篥、橫笛等。下部三足間雕有水波紋壺門。三床足高浮雕四力士。力士身軀矯健,兩側足的力士呈半蹲狀,反舉雙手做承托狀;中間二力士反身相對,呈胡跪狀,一手反托上部的獸牙,一手抓著獸面兩邊的獠牙。









布局嚴謹,雕刻精美,造型生動,是北魏時期石雕藝術的代表之作。

參考資料:大同博物館解說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