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0日 星期一

創新的美濃燒

約公元16世紀末,美濃地區成了日本陶藝技術革新與新創器型的中心。在此時之前,美濃地區發展含鐵質灰釉陶器近百年的時光。當地的匠師嘗試變換製陶轤轆的轉動速度,產生不同厚度,不對稱形狀的器型,並且用刀刻製紋路。
左前:灰志野燒茶碗,元屋敷陶器遺址左,桃山時代
右前:唐津燒水罐,桃山時代
他們用半透明白釉發展出志野燒還有黑、綠等色釉的織部燒。並且如照片中看到的,加繪了紋飾在器身之上。
左前:黑織部燒茶碗,桃山時代
中:高茶罐附象牙蓋子,元屋敷陶器遺址,桃山時代
右:裝飾的志野燒個人用盤子,元屋敷陶器遺址,桃山時代
美濃雖處於郊區但匠師很注意大都會市場的流行動向,特別是京都的市場。他們也從其他地區作坊,如:唐津燒、伊賀燒...等獲取採購客人的喜好。他們會將這些資訊整理,用美濃當地出產的陶土製作出融合新流行與美濃地區特色的作品出來。


參考資料:
1. 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
2. 維基百科
     (1)土岐市美濃陶磁歷史館
     (2)美濃燒
     (3)元屋敷陶器窯遺跡

無拘束地使用釉

說到日本工藝,給人一板一眼,處處講究SOP的感覺。而這樣的感覺不僅是在現代,記得看《關鍵時刻》節目有一集提到蒙古大軍渡海征日,遇到颱風固然是敗因之一,另外上岸的蒙古軍被擊潰與日本鑄劍技術高於蒙古也有關係。但是當時日本陶藝匠師對於製陶採用的釉料與火候無法取得關鍵性的突破技術,以致無法在使用釉料上達到品質均一的成果,他們很努力想要控制釉料在燒製時流動的方向。
左前:水壺(唐津燒) ;木蓋  桃山時代
右前:水罐(上野燒) ;漆蓋  桃山時代
日本南方的匠師大膽地擺脫這樣思考的拘束,以遊戲創作的心態,讓釉料在陶器器身上自由呈現。灰釉使用的多寡,也成了各作坊的特色。不同釉料厚薄程度,也會呈現從乳白到半透明藍的不同程度色澤的效果。
左一:茶罐(高取燒)  ;象牙蓋 江戶時代
左二:茶碗(上野燒)  :   桃山或江戶時代

參考資料:
1.弗利爾-賽克勒博物館解說牌
2.維基百科

2019年9月29日 星期日

唐津燒瓶

在日本南部的陶藝匠師會採用器身頂部與器身底部雙向上釉的方式。這一件瓶子是桃山時代的唐津燒作品。
匠師先用稻草桿製做的灰釉為基底,再用深棕色含有鐵質的釉料戲劇性地覆蓋其上。但是當時對火候的掌控技術尚未純熟,因此燒製作品是否成功也有運氣的因素。

參考資料:
1.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
2.維基百科

深黑圓筒狀的茶碗(The Black Cylinder)

大約在公元1586年前後,在日本的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圓筒型茶碗,開始改變了當時人使用中國式茶碗的習慣。喝茶的人須用兩手捧著有著不規則雕刻紋的杯壁飲用綠茶。
左前:美濃龜茶碗(樂燒) 本阿彌光作品 江戶(1605-1637)時代
右前:茶碗(樂燒) 桃山時代
像這樣深黑色圓筒器型的茶碗在京都或是大阪的市區內就有工作坊,最有名的像是「樂燒(楽焼)」,而在郊區有著名的「美濃燒(美濃焼)」,雖然他們每座窯廠都有自己的技術根源,但是這時候的藝匠都願意彼此交換如何升高窯的溫度、提煉深色釉料、快速降溫冷卻等技術。
中前:黑瀨戶茶碗(美濃燒)  桃山(1590-1605)時代
樂燒手作的流行激勵了當時的陶藝匠紛紛嘗試自己風格的作品。其中有名的大師包括了本阿彌光悅(本阿弥光悦),他製造的大尺寸及精湛地雕刻藝術的茶碗畫下日本製陶藝術的里程碑。

參考資料:
1.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
2.維基百科

從廚房到茶室(From Kitchen to Tearoom)

這是一件備前燒的陶器,由於陶土顏色較深,如果您沒注意看,可能沒注意到上方還有一個上深色漆的木蓋。這又是一件造型十分特殊的容器。
我讀了一下《維基百科.備前燒》的介紹,它是屬於日本六古窯之一,與中國及朝鮮半島傳到日本的陶瓷製造窯有所區別。日本的陶瓷從業者鑒於備前陶土顏色較深的特色,期待陶藝匠師能做出一些特殊的作品,他們鼓勵匠師製作廚房盛裝米、油、鹽、醬料等所需的容器,還有盛水用的罐子,而在茶道聚會的場所中也需要像這樣器型的容器。所以博物館對這一件文物下的標題是:From Kitchen to Tearoom.。陶瓷業者希望參與茶會的賓客在茶室聚會看到這樣古樸的器具,會發出會心的微笑。

參考資料:
1.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
2.維基百科

2019年9月28日 星期六

伊賀燒陶瓶

我還記得上邱建一老師介紹瓷器的課程中,老師展示了好幾件日本國寶級器物的照片給我們看。接下來放的這幾篇筆記裡的照片,就勾起了我在課堂上的回憶。
這是一件桃山時代(公元16-17世紀間)由伊賀窯所燒製的作品。博物館的專家要我們想像進入一間日本茶室,茶几上像這樣的瓶子插著山茶花,茶室的主人和客人一邊以日本茶道的方式品茶,一邊進行著機敏智慧的交談。儘管這個瓶子看起來樸拙,匠師的創意來自中國龍泉的青瓷瓶,博物館在旁還放著龍泉青瓷瓶讓參觀者理解。
放在附近展示的龍泉窯青瓷瓶
這樣具有視覺張力造型的瓶子在公元17世紀的日本似乎強烈地回應著來自中國精密細緻瓷器的美感經驗,從其中解放出來。如果這真是原生的創作構想,那時的匠師真是大膽而先進。

參考資料:
1.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
2.維基百科

美好的時光

這兩件的隔屏是在展廳中沒有特定故事背景的作品,製作時間在江戶時代,公元17世紀。屬於俵屋宗達一派的畫風。


畫面的場景是仕女們坐在盛開的櫻花樹下開心地交談。這是江戶時代畫師對於平安時代(794-1185)的一種懷想,認為當時是一種充滿詩意美感的美好時光。

參考資料:
1.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
2.維基百科
3.京琳派與江戶琳派

室內與室外(In and out)

這兩件隔屏的製作時間是在17世紀的江戶時代,繪製的匠師是土佐光起。而繪畫的內容還是來自《源氏物語》。在室內的這一幅是第34帖的《若菜》,這也是《源氏物語》故事內容最長的一帖。這時候的日本繪畫的畫師在繪畫屋內的情景時,會故意不畫屋頂。在長篇故事中,畫師選取柏木窺視心儀的三公主(日文寫作:女三宮)蹴鞠的情景。
 另一幅繪製的是第2帖《帚木》,光源氏造訪他迷戀的女子--伊予介之妻空蟬的情景。

參考資料:
1.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
2.維基百科


2019年9月27日 星期五

宮廷內的繪畫競爭(Competitive Courtiers)

這一件畫作也是屬於桃山時代(約16世紀晚期)的作品,內容在描繪《源氏物語》第十七帖《繪合》(中文的意思是繪畫比賽的意思)。這是內大臣光源氏31歲發生的故事。由於年輕的天皇冷泉帝與宮中較年長的女官相處不來。臣子知道這位天皇喜歡繪畫,把自己的女兒弘徽殿女御的畫作給天皇看,天皇非常有興趣。但是後宮其他人議論紛紛,於是就要辦一場梅壺女御與弘徽殿女御在冷泉帝御座前的繪畫比賽,不僅比繪畫的功力,也比誰在畫作旁題的詩誰寫得好。
光源氏(這一年光源氏31歲)有著獨特的審美感覺,他讚嘆這場精彩的比賽,兩位女官都畫出許多精采的作品。最後梅壺女御畫出一幅"須磨繪畫日記"特別打動宮中觀賞者的心,而獲得最後的勝利。
這幅畫因為用了大量的銀作為顏料,經過長久時間而氧化,畫面因此變黑了。

參考資料:
1.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
2.維基百科

一個黃金般的夜晚(A Night of Gold)

在日本旅行時,受限於許多古蹟內都禁止攝影,但許多珍貴的文物都在室內,常見的就是在室內隔屏上的繪畫。這一次在弗利爾-賽克勒博物館有機會拍到幾件隔屏,就放進我的筆記之中。下面照片中的屏風是日本桃山時代(1573-1615)的作品。畫作的主題是《源氏物語》最終卷第54帖《夢浮橋》的故事。
在畫面左邊的船上裡坐的是故事的主人翁,光源氏的孫子--匂宮(日文:におうみや)與他的戀人浮舟(日文:うきふね),這艘小船夜半漂浮在宇治川上。由於有很多藝術家都曾描繪這部古典作品最終章的這個主體,所以成了一種標誌性的圖像。觀眾看到了這個畫面就想起故事的情節。我們看到這幅畫的作者豪邁地採用黃金鋪陳場景,讓觀眾也沉浸入那夜晚的情景之中。

參考資料:
1.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
2.維基百科

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餐桌上的智慧(Table Manners)

這兩件盤子也是沙曼尼德(Samanid Empire)公元10世紀的器物。伊斯蘭人把《可蘭經》裡教誨人們的智慧語錄書寫銘記在盤上。
 博物館解說牌翻譯了盤上的銘言:"Preserve for yourself your modesty for only modesty points out the action of a noble man." (尊貴的人用謙虛保守自己的言行。)
"He who professes the faith will excel and to whatever you accustom yourself ,you will grow accustomed. Blessing to the owner."(虔誠信仰,持之以恆的人終能傑出。庇佑這盤子的主人。)

伊斯蘭信徒透過餐桌上盤子的銘言,提醒人際間互動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尊重其他與自己不同意見的人才能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族群和諧才能得到阿拉的護佑。

參考資料: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

2019年9月19日 星期四

伊斯蘭文字書寫之美

這是一件沙曼尼德(Samanid Empire)帝國,約在公元第10世紀,伊朗東部城市的陶碗。陶匠先在碗上構圖,後上釉燒製。

專家把注目的焦點放在碗內裝飾的伊斯蘭文字書法與構圖形成巧妙的結合。這個裝飾的形式凸顯了伊斯蘭文字線條藝術的特性。如同我們在觀賞伊斯蘭建築上的文字一樣。書寫文字本身即有祈福的涵義,祝福這件碗的擁有者。也就是說文字訴諸之內容與圖案所呈現的美感體驗對於用器者的啟發是同等重要的。這個碗裡文字大小比例巧妙安排在飾紋間,創造出令人驚喜的美感體驗。
解說牌翻譯了銘文內容:"It's said that he who is content with his own opinion runs into danger. Blessing to the Owner."意思簡單說就是"滿招損",阿拉保佑這件碗的主人。

參考資料: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

2019年9月18日 星期三

榮耀逝者(Honoring the Deceased)

Horace Allen 在韓國的時候,警方曾經請他檢視從盜墓者手中沒收的石棺。這樣的石棺在高麗時期是用來紀念往生重要人物,裡面常常放了高貴的瓷器,伴隨墓主。
 Horace Allen 表示盜墓者的手法非常粗暴,他很心疼地發現棺中有青瓷的碎片。這棺的主人是在1197年當時朝廷內的一位高階文官。
在棺中四壁可以看到青龍、玄武、白虎、朱雀四神獸的雕刻飾紋。通常是用來置放墓主的衣物、青銅用器。也是有事死如事生的概念。

下面這一個收藏青瓷碗的木盒子是一位日本收藏家在1925年(大正14)年,為他的藏品精心訂製的,並在盒蓋內用毛筆寫下了他的收藏紀錄,這個青瓷碗原來屬於一位高麗朝12世紀的一位墓主人,本來是放在隨葬的石棺之中,根據墓誌記年是在1149年。


參考資料: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

2019年9月17日 星期二

高麗古墓中的寶藏

自從弗利爾先生收購到了Horace Allen的高麗藏品,就愛不釋手。他後來就找上了位在紐約的山中商會合作,收藏高麗早期的文物。

在朝鮮半島上的民族也有著事死如事生的概念,因此將當時的生活用品帶入墓室之中。


當弗利爾先生的收藏事業成熟之後,他知道這些文物對於考古學考證東亞文化歷史的重要性,在1917年從山中商會買了117件如照片中的物品,他把這些物件用漆盒分成5個托盤(tray)分區收藏好。當時山中商會的骨董商山中定次郎(Yamada Sadajiro)送給他照片中的箱子。物件擺放在箱中的托盤與從高麗皇城開城出土的位置有對應關係。

參考資料: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

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

高麗青瓷蓮紋葫蘆瓶

這一件青瓷水注的瓶身形狀是葫蘆型的,但是仔細看器身有蓮花為主題的刻紋。這是一件13世紀前半的青瓷作品。
手把的部分作成蓮莖交纏扭曲的樣子。水注的飾紋部分是採用蓮葉包覆的概念。整體創作極具巧思。
參考資料: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

2019年9月13日 星期五

從日本收集到的高麗青瓷

這三件高麗瓷器是弗利爾先生在1897年至1900年間,從日本的骨董商收購來的。在日本的家族會很珍惜祖先所購買的海外進口產品當作傳家寶(heirlooms)。以下面照片中的瓶子頸部裂痕用銀填補修復。
進口高麗瓷器的精緻度也激勵了日本的陶瓷藝匠仿製與研發。博物館專家未能確定瓷碗鑲崁裝飾紋的技藝究竟始於日本或是高麗。

左:牡丹紋青瓷碗(12世紀中期至13世紀,高麗時期)
中:釉下鑲崁黑白紋青瓷茶碗(13世紀或更晚)
右:釉下鑲崁黑白紋葫蘆瓶(14世紀)頸部為日本人以銀修復
左邊的碗為康津郡或扶安郡窯所製作。右邊為康津郡地區的窯所製作。


參考資料: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

稀有的釉下紅彩線描青瓷水注

看到了鮮紅的解說牌,知道這又是一件館方非常重視的收藏。讀了解說牌,我也解開了一些以前的疑惑。
我在南京博物院看過一件顏色非常鮮艷的鐵紅彩雲龍紋瓷盤殘片,再比較同時期的釉裡紅瓷器,為什麼鮮豔度會差別這麼大?所以在釉上彩的紅龍紋盤筆記中知道,同樣採用紅色顏料,但是使用釉下彩和釉上彩這兩種製作方式不同的瓷器所顯現出來的視覺效果是大為不同的。
博物館的解說牌說明,高麗的陶瓷工藝師傅即使知道了釉裡紅燒製的困難度(博物館的解說牌用的形容詞是notoriously difficult--惡名昭彰地困難),還是勇於嘗試,在青瓷釉下用紅銅顏料大膽的勾勒蓮花的花瓣輪廓在這水注的器身之上。如果燒製過程中的火候控制不佳,出來的結果會是呈現暗灰色(dull gray)。
這一件水注的瓶蓋已經佚失,手把處可以看到一隻小水蛙,瓶頸處可以看到小男孩在蓮池塘玩耍的景象。
這一款水注現存於世的還有2件,其中一件出土於高麗王朝皇室墓,定年為1257年。為韓國的國寶。

參考資料: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

鳳凰與牡丹纏枝紋高麗青瓷瓶

我在寧波的時候,已經見識過了高麗青瓷的細緻。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也展出了一件12世紀中期高麗康津窯(Ganjin Kilns)所燒製生產的精彩作品。
這一件青瓷花瓶的主角是上方照片中間的鳳凰,博物館解說牌的標題為:Phoenix Rising(飛躍的鳳凰)。在鳳凰旁邊佈滿的是peony(牡丹)與vinescrolls(蔓藤)。高麗的陶瓷工匠利用立體斜面切割的技法,在瓷土胎體上雕出立體生動的鳳凰與牡丹纏枝圖案,塗佈半透明的釉料。在燒製瓷器的過程中,釉料附著於雕刻的溝槽之中,更顯現了釉色深淺的對比效果。
這一件青瓷作品表現了高麗藝匠傑出的創意構想與傳達美感的意念。

參考資料: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

2019年9月12日 星期四

在高麗古墓發現的中國瓷器

骨董收藏者與交易商在20世紀早期從高麗的皇朝古墓挖掘出瓷器時,原以為都是高麗生產的。博物館收藏了十九世紀末美國派赴韓國的醫生兼傳教士Horace Allen的收藏高麗瓷器,根據專家後來的研究判斷,有些瓷器的確屬於高麗製作的,但有些則是來自中國的不同時期產品,博物館展示的這些從高麗古墓出土的瓷器,說明了古代中國與高麗兩個區域間的貿易活動。
右前:長沙窯水注(唐 9世紀)
中間前:磁州窯(北宋 10-11世紀)
左前:景德鎮青白瓷(北宋 11世紀)
景德鎮青白瓷瓶是Horace Allen的收藏品。
右前:青白瓷高足碗(宋代12世紀前半)
右二:定瓷碗(遼代11世紀)
左二:閩清窯(宋代12世紀前半)
左一:吉州窯(元代13世紀後葉-14世紀初葉)
青白瓷高足碗、定瓷碗、閩清窯碗是Horace Allen的收藏品。



Horace Allen (翻攝自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

參考資料: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

2019年9月6日 星期五

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藏鈞瓷

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上寫的:時間在明代,產地是河南禹縣鈞台(China Henan Province,Yuxian,Juntai),但是讀了《維基百科 鈞窯》的說明,鈞窯到了明代已經停產了。所以基本上對這一件文物有所存疑(或是說對博物館解說牌的正確性有所疑惑)。
鈞窯與官窯、哥窯、汝窯、定窯齊名,是宋代瓷業重要的成就,請參考我之前有關《宋代鈞窯》的筆記。
解說牌說明瓷器底部有陰刻數字,左邊的花瓶底部是"一",右邊的洗底部是"六",專家推測是對應在窯中燒製時置放處之編號。我查了之前的筆記,宋代鈞瓷底部確實有刻編號,若是真品鈞瓷,應屬宋器。

參考資料: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

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藏明永樂青花蓮紋梅瓶

明成祖朱棣不僅能打天下,也能治天下。在他腳踏實地地面對一道道難關,站穩腳步,充實糧廩,繁榮民生。在他任內完成了許多偉大的成就:遷都、下西洋、編纂永樂大典...。遠在江西景德鎮的官窯也因為有了繁榮經濟的後盾,作為製瓷技術改良的支援,累積許多技術經驗。例如降低白瓷土的雜質,讓白瓷更為純淨,成就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甜白瓷器。
在這一件青花瓷上我們也可以看到畫工用釉料堆疊(heaped-and piled)的技法,呈現纏枝蓮紋的層次感。"瓶"與"平"諧音,有"和平"和"平安"的意思。"蓮"與"連"諧音。這件梅瓶有"年年平安"("peace year after year")的寓意。

參考資料: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

2019年9月4日 星期三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16世紀產的青花紋飾盤

在公元9世紀,中國製造的瓷器就已經輸入了伊斯蘭世界,當時是非常奢華的用品。這樣的風潮延續到16世紀的時候,鄂圖曼的陶匠受到中國設計的啟發,在土耳其西北方有一個城市Iznik(伊茲尼克)聚集成為陶器製作中心。

他們從進口的青花瓷器繪畫中模仿元、明繪畫風格,應用在自製的器物上,他們製作的瓷磚裝飾並保護了鄂圖曼王室建築。

在餐桌上有著優雅紋樣的伊茲尼克碗、盤和罐子都彰顯了都會貴族的氣派風格。
參考資料: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解說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