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6日 星期一

文人篆刻興起與流派形成

因為最近參加臉書的「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粉絲團辦的故宮「筆墨見真章--故宮書法導賞」活動,由故宮的研究員方令光先生進行導覽。在展場中看到了熟悉的「漢三老諱字忌日碑」的拓本,於是我又回顧了之前寫的在西泠印社時遊覽的筆記。也從我的筆電硬碟資料夾中瀏覽了在西泠印社紀錄的印章照片。接下來我就把在印學博物館拍的照片放進筆記中。
元末的時候,住在杭州(當時稱為錢塘)的吾丘衍先生,他長於篆刻,被後世公認為印學的奠基人。吾丘衍與趙孟頫倡導漢代樸質的印風,推廣古印璽的欣賞與模仿,開創先河。當時我們小學時候課本中出現過的著名的畫家王冕也是一位篆刻家,他以花乳石作為印材,為印學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到了明代中後期,文人畫進入發展高潮,與書畫藝術密切相關的篆刻藝術,在雕刻技術的發展上與審美觀念的創新也有了突破性的發展。


明代後期文彭何震蘇宣汪關朱簡等印家即以追摹秦、漢典範為號召,發展篆刻藝術,引領文人篆刻的風氣之興起,一時各種雕刻流派盡出,如:文彭的吳門派、何震的徽派、汪關的婁東派等是當時最享盛譽的流派。

到了清初,印壇以仿文彭、何震的印風為主要風氣,也出現了如程邃、林皋等有創新風格的印家。

除了讀解說牌的內容之外,細品印章中的句子,如:"碧雲飄"、"冰雪為心"...,心境彷彿就掉進明朝某個竹林中的書齋。覺得那時候的文青,相較民國初年倡導新詩的大才子們一點也不老派,還有點日本俳句的味道(也許是唐風)。如果沒有政治的紛紛擾擾,沒有意識形態的扞格衝突。我們是否可以重新去體會文化帶給我們心中單純的喜悅幸福感。


參考資料:
1.中國印學博物館解說牌
2.維基百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