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北郊安伽墓出土,石門由門額、門楣、豎框、門砧等部分組成,門額圖案內容主要描述
祆教祭祀場面。圍屏石榻由11塊石板構成,共刻繪56幅圖案。題材主要表現墓主人
安伽生前出行、宴飲、狩獵、娛樂場面等,畫面刻繪的人物多為胡人。安伽是出生
粟特貴族的
北周同州薩保,負責管理入華貿易胡商及
祆教事務,居住並葬於長安。石門、石榻雕刻精細,彩繪貼金,題材豐富,具有極重要的藝術和歷史價值。
|
安伽墓石門 |
|
安伽墓石門額、門楣 |
|
石榻後屏左起第1幅胡騰舞 |
(2012.09.16補充)這幅屏繪畫主題是胡騰舞,上部是觀賞者和伴奏樂隊,在紅色的帳篷中,有十人,前排四人,後排六人。前排左側第二位當為墓主人,披髮、髮中分、三角形長髯,身著紅色翻領窄袖緊身袍。左側一人披髮,身著黑色翻領緊身袍,腰束帶,腳蹬黑靴,懷抱曲頸琵琶演奏。右側一人戴虛帽,捲髮,身著紅色圓領緊身袍,腰束黑帶,腳蹬黑靴,側身撫弄箜篌。右端一人身著褐色圓領緊身袍,右手握角杯,左手拿單柄酒罐,側身注視演奏,當為祆教女神旦厄娜。後排六人隨節奏唱和。
帳內有連珠紋波斯地毯,帳篷前放置點金執壺、罐、盤口等盛酒器。墓主人與旦厄娜同時出現,反映的是祆教經典《阿斯維塔經》第19章第30節的一段典故。旦厄娜持角形器為"來通",在古中亞和西方文化中,常由女神所持,代表"豐產"、"吉祥",在中亞安息王朝的遺址中曾經發現象牙雕成的角形器。
屏壁畫面下方即是胡騰舞的景象,中間一人身著褐對襟翻領長袍,白褲黑靴,雙手緊握拳於頭頂,扭腰擺臀向後抬右腳。左側兩人,一人端一盆,內盛蔬果。右側兩人,一人懷抱貼金帶流酒壺,另一人懷抱盛酒罐,觀賞跳舞者。
|
石榻後屏左起第6幅中的胡騰舞 |
此畫中除了主畫面的胡騰舞之外,另點綴山石、花草及七葉樹。七葉樹等花草被祆教徒奉為生命的象徵,按祆教的教義,人死後仍有五種不死之物:生命、信德、知識、靈魂和先知的諸魂,生命之樹長青,出於這種道理。
圍屏右側第2幅也有胡騰舞的景象,圖上方坐女神旦厄娜及墓主人。有馬兩匹,意指女神旦厄娜引領墓主人朝天國前進。
資料來源:
1.陝西歷史博物館--安伽墓石門 圍屏石榻說明牌。
2.李永平,《碑林集刊(九).從考古發現看胡騰舞與祆教儀式》p.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