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鑲嵌十字紋鉞

因為聽蔣勳​老師的中國美術史課程介紹,很難得見到夏代的​文物。在上海博物館可以看到夏朝的文物,所以特地來看看。走進上海博物館青銅器展室,第一眼見到的就是這件夏代(21th-16t​h century B.C )的鑲嵌十字紋鉞。
鑲嵌十字紋鉞  夏代(21th-16t​h century B.C )
全長35.6cm,刀長33.2cm,重5.16kg。
鉞是一種大型的斧,通常的形式刃部為弧形,兩側為尖角狀翹出。但這件鉞不同,體型厚實,厚9mm,欄部有兩個長方孔,可以用皮條穿過方孔固住木柄(鉞樒),腰部略為收縮,刃部平直,整體近乎方形。

鉞的中央有一個直徑約6.1cm的圓孔,沿孔的周圍用0.4x0.5cm的綠松石片鑲嵌成兩周十字紋圖案,其上下並有兩週用0.5x0.2cm的綠松石片組成圖形線條將其圍住。正反面文是相同,綠松石有深綠和淺綠色,混雜鑲嵌。表面因有數塊脫落,觀其深度約有2mm,當初以膠質作為黏合劑,難得歷經三千多年,大多保存良好。

1975年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一件圖形青銅器,器上的十字紋的安排和用綠松石鑲嵌的手法與此鉞基本相同,唯方鉞的十字紋上下勻稱,而圖形器的十字紋兩頭稍粗中間稍細。
大型的鉞並不是實用器,而是貴族體現統治力和身分的標誌。《尚書.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這是武王親秉斧鉞督戰的情形,也是武王有統治權力的象徵。
《禮記.王制》:"諸侯賜弓矢然後征,觀鈇鉞然後殺。",《尚書.顧命》:"一人冕執劉,立於東堂;一人冕執鉞,立於西堂。"

雖然目前沒有直接的文字證據證明夏代存在,但大陸的斷代​工程,仍然努力透過考古學方法,積極地找尋早期中國的真​相。地層疊壓關係14測定的資料看,二里頭文化晚于河南龍山文化,而早於二里岡期商文化。這個事實在判斷二里頭文化與夏代歷史的關係時有重要意義。至於二里頭文化的來源,目前有的學者認為它主要是在河南龍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來的有人則更明確地認為河南龍山文化的王灣類型就是二里頭文化的前身。這個問題的解決還有待於對這兩支考古文化的進一步研究。

二里頭文化同夏代歷史聯繫起來,最主要的根據是兩條。一是它的分佈範圍同文獻所記載的夏朝國家活動的地域基本上是吻合的。二是它的絕對的和相對的年代都同文獻記載夏朝國家的年代大抵符合

參考資料:陳佩芬,上海古籍出版社《夏商周青銅器研究  上海博物館藏品
                   謝維揚,浙江人民出版社《中國早期國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