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4日 星期五

宋代定窯

定窯窯址分布在今河北曲陽縣一帶,在唐代的時候,屬於定州,故名定窯。1934年,葉麟趾先生發表《古今中外陶瓷匯編》,定窯窯址的確切位址始為世人所知。根據考古材料、文獻紀載,定窯是繼邢窯而起的白瓷窯場,創燒於唐代,鼎盛於北宋,至元代停止。根據發掘材料,北宋早、中期為裝匣鉢仰燒,器底部可見支釘痕跡或沙粒,北宋以後則廣泛地使用覆燒法,口沿不施釉,俗稱"芒口"
覆燒法是定窯窯工首創,他們採用"墊圈組合式"匣鉢,充分利用窯的空間,大大提高產量。
"芒口器"往往鑲一圈金、銀或銅圈為飾,許多器物底部刻字款識。如:""、"新官、"尚食局"、"尚藥局"、"五王府"、"天水郡"...等等。
定窯白釉"官"字款碗 (五代)
白瓷的裝飾有刻花、劃花、印花、剔花、浮雕等多種手法,例如下面這一件定窯白釉刻花花卉紋梅瓶。
定窯白釉刻花花卉紋梅瓶 (北宋)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定窯白釉劃花蓮瓣紋碗
定窯除了燒白釉瓷器外,也燒黑釉、醬釉、綠釉瓷器,文獻稱為黑定、紫定和綠定。並以黑釉、醬釉加金色花紋飾的器物最為名貴。
定窯在北宋後期曾燒製宮廷器具,以金嶗、銀嶗定器做為"貢瓷"。


下午讀馬未都老師的書,他有幾項提點,上面所看到的紫定,並非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紫色,而是一種醬色,有點像赭石色。耀州窯也有近似的顏色,稱之為紅耀州」。那個時候要燒製我們今天所認為的紅色瓷器非常困難,其實並不紅。
定窯醬釉茶碗(北宋)


參考資料:1.滕磊、達微佳,山東畫報出版社,《中國古窯的故事》

2.馬未都,聯經出版社,《馬未都說收藏 陶瓷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