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元代的製瓷工業

北京故宮博物院陶瓷館藏釉裡紅瓷器
元代製瓷手工業在許多方面有創新和發展,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承先啟後重要的地位。在元代鈞窯、磁州窯、耀州窯、霍窯、景德鎮窯、龍泉窯、德化窯繼續生產具有各自傳統特色的產品,有的窯生產規模擴大,個發展了更多的品種。如鈞窯在此時形成龐大的窯系,窯場擴大到河北、河南、山西、內蒙等地區。元龍泉窯址在浙江省發現二百餘處,而且在器形和裝飾上又有所創新。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15年(1278AD),元帝國在景德鎮設立了「浮梁瓷局」,為景德鎮瓷業奠下發展的基礎。元代景德鎮在製瓷工業上有所突破,元代以前,景德鎮以瓷石(石英和雲母類的礦物)為原料,燒製瓷器。元以後,採用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提高了氧化鋁的含量,降低了氧化硅的含量,致使燒製溫度提高,器物形變減少,成本降低。
其次,元代開始燒製一些新的產品,如:樞府釉(卵白釉)瓷,這是元代的機關樞密院和太禧宗禋院在景德鎮訂燒的。印有「樞府」、「太禧」、「福彔」等字款。
景德鎮元代新產品還包括:紅釉瓷、藍釉瓷、藍釉描金、藍釉白花、釉下黑彩、釉上彩瓷,最突出的是青花瓷和釉裡紅的燒製。
釉裡紅適用銅紅料作為呈色劑,在胎上繪以紋飾,然後再上透明釉,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燒成呈釉下紅彩的瓷器。由於釉裡紅燒成難度大,成品率低,尤其色純正不易,無論出土或是傳世的瓷器相較青花瓷數量少很多。
磁州窯白釉黑花嬰戲圖罐 1993年遼寧綏中三道崗元代沈船中發現
龍泉窯青釉纏枝牡丹紋瓶 1970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出土
鈞窯鏤空座四獸面雙螭耳瓶 1970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出土
鈞窯天青釉桃形罐
(2016.03.02 補充) 余秋雨老師的《藏著的中國》一書介紹:元軍佔領杭州這一年,城裡一戶鄭姓人家正舉行了一場葬禮,將三件青花觀音像放入墓中,1978專家證實,出土的青花觀音像產地不在杭州,而在景德鎮。製瓷的重鎮自此時由浙江轉往江西,南宋以後,中國最好的窯工在景德鎮,為新的朝代帝王重開窯火。元代以後,景德鎮成為明、清兩代官窯產地。
青花蕉葉紋觚  1980年江西安高出土

參考資料:
1.馬文寬、謝瑞琚,國家出版社,《陶瓷史話》。
2.余秋雨,知本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藏著的中國》(20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