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掐絲琺瑯獸面出戟帶蓋壺、出戟長方蓋爐

那志良老師在《文化資產叢書  光燦華麗的琺瑯》裡介紹:元代的勢力擴及歐洲,東西交通開拓以後,許多工藝技術也在那時傳入中土。在西元十四世紀,有一位元代人吳淵穎寫過一首《詠大食窯瓶》的詩,開頭說到:「西南有大食,國自波斯傳」,全詩誇讚這種器物的精美,說明這種器物的製作方式是源自大食國人(也就是波斯人),瑯製作技術即傳到中國,也推斷元代時中國人初見這種器物。另外老師介紹到清代有一位程哲聖著了《窯器說》,明確地介紹了琺瑯器,我從《維基文庫》查到了《窯器說》列在《四庫全書 子部》中的《硯山齋雜記 卷四》。把這個段落找出來與朋友們享閱。
老師擷取「大食國器,以銅為身,身起線,鎖五采藥料,燒成,俗謂琺瑯是也。」說明解釋:琺瑯器源自大食國,用銅胎作為器身,並將砸扁的銅絲圈花、壓平、上花及焊牢於銅器身上,將五彩琺瑯料填進,放進窯燒製成。老師的書裡還有許多張照片介紹琺瑯器製作的各個步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向圖書館借出這本書來看看。
依文章字面讀來「宋官窯色鮮菁可愛,明官窯亦佳,又謂之鬼國骨瓷。」或以為宋、明官窯有燒製琺瑯器,但老師認為此文來得突然,因已確認琺瑯器於元代傳入中土,認為是傳抄者之誤。
波希爾Raymond Bushell 所著《中國美術史》載曾於北平展示一件有「至元年製」款的掐絲琺瑯器,「至元」在元代曾出現過兩次,一次在元世祖、一次在元順帝(惠宗),波希爾考證該器應為元順帝時的可能性較大。但老師說元代器物均不著款,該器可能有問題。
不過後文又提到「河南彰德府磁州與定器相似,但無淚痕(這是瓷器的專門術語),亦有劃花、繡花、素者,值昂於定,新者不足論也。」是說河南彰德府磁州出產的琺瑯器價值比定瓷還高,但是當代(清代)的新器比不上古器的價值。 我想宋代的中土是否已有人看過(或是生產)琺瑯器,也許還是個很有趣的研究課題。我們在學校課本學到的景泰藍就是掐絲琺瑯,景泰是明代宗朱祁鈺的年號,用年號命名這樣的器物,可見當時琺瑯器的珍貴。
下面這兩件器物可以看到器身上有獸面紋,器型和器身紋飾都是仿古代青銅器的造型。在古青銅器裡,造型只有一個顏色。為饕餮紋上色,這考驗著創作者的用色判斷能力。
 掐絲琺瑯獸面出戟帶蓋壺

掐絲琺瑯出戟長方蓋爐

掐絲琺瑯出戟長方蓋爐

參考資料:那志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文化資產叢書,光燦華麗的琺瑯》

掐絲琺瑯勾蓮八瓣橢圓手爐

以前家裡冬天的時候,爸媽會準備一種不銹鋼內裝煤油的懷爐,外面用絨布套裝著,很冷的時候會握著取暖。我查了百度百科,這種手爐也有近似的功用,在裡面裝著炭火,冬天時用來取暖。除了手爐,也有腳爐,顧名思義,應是腳可以靠著取暖的工具。
蓋子上方是鏤孔的,除了取暖外,不知道是否也會點一些薰香的木料。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清掐絲琺瑯鈎蓮梵文轉經筒

在藏傳佛教的寺院裡(如前面筆記提到的大興善寺),都可以看到轉經輪,一般轉經輪以木、銅所製,這裡看到的是用掐絲琺瑯的工藝所製成的,我們可以看到裡面標示梵文的六字大明咒,依藏傳佛教的說法:順時鐘方向轉一圈,猶如讀一遍經文,我想和漢傳佛教中拿著念珠念佛號一樣,有攝心專注的作用吧!

查看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轉經筒(輪)藏語的發音為「嗎呢」。瀋陽故宮的標示名稱牌寫成「嗎呃」(含羅馬拼音標示Ma E)疑為錯誤標示。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清 乾隆青花八寶扁瓶

下面這一件乾隆年間製作的青花瓷瓶,也是以八寶作為裝飾的紋樣。
瀋陽故宮藏  清 乾隆青花八寶扁瓶
從最容易看懂的下方紋飾認起,順時針方向依序是:「法輪」、「寶螺」、「法傘」、「白蓋」、「蓮花」、「寶瓶」、「雙魚」和「盤長(吉祥結)」。
下面這一件形制近似的扁瓶也是乾隆時期的作品,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清 乾隆青花八寶扁瓶
上海博物館藏  景德鎮窯青花開光八吉祥紋雙耳扁壺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金八寶雙鳳紋盆

在北京故宮裡,看見一件金盤子標示為「金八寶雙鳳紋盆」。
盆中有一對雕塑精美的鳳凰,三朵精緻的蓮花座,比對前面看見的乾隆鬥彩鳳花瓷盤中的圖案,似乎在呈現相同的主題。

但是不太了解的是,雖然標註的是「八寶」,但是盤沿的紋飾圖案似乎有十二個,且除了「法輪」,其他的浮雕裝飾不太容易與八寶的紋飾做明確的對應,需要進一步查閱相關的資料。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乾隆鬥彩鳳花大盤

在瀋陽故宮的展示間看到一件鬥彩的瓷盤,也是採用八寶作為飾紋。
上方陰影的部分,本來照片上的紋飾看得不太清楚,我用影像處理程式打光,可以比較看清楚是「雙魚」的圖案。
順時針依序可以認得出來的紋飾分別是「寶瓶」、「蓮花」、「白蓋」、「法傘」、「寶螺」、「法輪」、「盤長(吉祥結)」。
從元代開始就有許多瓷器上有八寶的紋飾,到了明代,以八寶為題材作為的飾紋也很多。清代皇室信仰藏傳佛教,因此在許多器物上也可以看到。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掐絲琺瑯八寶魚耳罐

回頭來看瀋陽故宮內的掐絲琺瑯器,這件掐絲琺瑯罐的中腹有藏傳佛教裡八寶的圖案,我們看到兩金魚型耳間自左至右有「蓮花」、「法輪」、「吉祥結」的圖案。
想像圖案布設的方式,對面應該還有三個圖案,從側面看雙金魚耳下各有一個圖案,只可惜無法拍攝到。
八寶又稱為「八吉祥」,另外的寶物包括:「金魚」、「寶螺」、「法傘(華蓋)」、「白蓋」、「寶瓶」。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金胎畫琺瑯人物花卉執壺

接下來兩件也是在北京故宮裡屬於乾隆時期金胎畫琺瑯的器物。


金胎畫琺瑯杯盤

我們來看一下北京故宮珍寶館展示畫琺瑯的器物。這是一組以金為胎體上方加以琺瑯裝飾的杯盤。是乾隆時期的作品。

畫琺瑯葫蘆花高足碗

高足碗是很典型的瓷器型式,我們先前看過宣德時期的高足碗。在瀋陽故宮這裡則是看到一件色彩鮮豔,花樣繁複的畫琺瑯葫蘆花高足碗。


畫琺瑯花卉盤

我讀到一本那志良老師於民國73年(1984)所著,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的文化資產叢書,《光燦華麗的琺瑯》,他說這種畫琺瑯從西方以海運從廣州輸入,所以又稱為「廣琺瑯」,又因為它的樣子很像瓷器,又有「洋瓷」之稱。清代的工匠不但改善了金屬胎畫琺瑯,還發展了瓷胎畫琺瑯和玻璃胎畫琺瑯。


這件畫琺瑯花卉盤和前一件畫琺瑯山水盤像是在瓷胎上畫琺瑯,但由於博物館沒有特別標註這些器物是瓷胎或是金屬胎,我還是按原標示牌的說明文字標註。
在康、雍、乾三朝御窯所製的瓷胎琺瑯器,瓷質純潔、色彩豔麗,這些瓷器上所繪製都是用中國傳統的的圖案,有題句、印章。
玻璃胎畫琺瑯的器物比較罕見,以後若有機會見到,再與朋友分享。

參考資料:那志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文化資產叢書,光燦華麗的琺瑯》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畫琺瑯山水盤

接下來看的是另一種琺瑯器,稱為「畫琺瑯」。畫琺瑯是在金屬胎上直接塗上琺瑯藥料,經燒製後顯色,富有繪畫的趣味。記得之前故宮有展示康熙時期與法王路易十四時期,中西貿易文化交流的文物,有看過相關的器物。



這樣的技法據傳15世紀末起源於法國,和西方的畫琺瑯相比,中土的繪畫方法比較柔和而雅致,與瓷器中的粉彩近似,而西方則有強烈的玻璃光感。

參考資料:瀋陽故宮解說牌

掐絲琺瑯萬花獸三足鏤空蟠龍紐蓋爐

接下來看另一件也是琺瑯香爐,但是裝飾方法用的是掐絲琺瑯。
掐絲琺瑯萬花獸三足鏤空蟠龍紐蓋爐
掐絲琺瑯是在金屬胎上,用細而薄的金屬絲,焊在圖案的輪廓上,其內外填充各種顏色的琺瑯藥料,經燒製、打磨、鍍金而成,呈現出寶石鑲嵌的效果。

參考資料:瀋陽故宮解說牌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填琺瑯五供

後續的筆記會介紹清福陵清昭陵,在此之前,我們來看瀋陽故宮展示廳所展示的一組祭器,因為後續在皇陵內會出現石製的五供。查百度百科,石五供始見於明代永樂帝的長陵,祭台上有一組(對)燭台、一組(對)花瓶和正中央的香爐。
填琺瑯又稱"鏨胎琺瑯",對金屬胎處理,經雕鏨減地,使紋樣輪廓線凸起,凹陷處則填充琺瑯藥料,經焙燒、磨光、鍍金而成,豐富了器物的色彩感,具有寶石鑲嵌的效果。






參考資料:瀋陽故宮解說牌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暢音閣、閱是樓

看過了在瀋陽故宮的戲台,再來看一下北京故宮的戲台。在紫禁城內,除了有大型的室外戲台,在宮內還有小型戲台,就好像我們現代的居室內,有些愛看電視的人,每個房間裡都要放台電視機般。
我們先前在浙江省博物館看到伎樂銅屋的時候,有先放暢音閣戲台的建築出來比較一番。

暢音閣於乾隆41年(1776年)建成,嘉慶22年(1817年)增建三層戲台。閣高20.71m,建築面積685.94平方米,是宮中最大的戲台。台分三層,分別代表福、祿、壽。壽台有五口地井通道地下,三座天井通到祿台。井下、井旁有將人物、布景升上或降下的絞盤、轆轤架。上演大型戲劇時,三層戲台皆有演員,可容納千人。此閣向北,與帝、后所在的閱是樓相對。
閱是樓同樣於乾隆41年(1776年)建成,樓分兩層,是皇帝、皇后看戲的地方。每逢元旦、萬壽(皇帝)生日等重大節慶,帝、后於此觀戲,大臣分列兩側廊道,"閱是"有藉觀戲而對現實事務做出資治、求是判斷的涵義在。

皇宮裡一年四季,常有戲劇上演,但是配合不同的時令,會有不同的戲目。





光緒時期,常召社會走紅名伶進宮表演,以滿足慈禧太后賞戲需求,當年入宮名伶的精采唱段由巴黎百代駐北京、上海公司灌製唱片,並珍藏至今,是十分罕見的原始錄音資料。

裝戲服的櫃子

存放戲冠的圓籠










參考資料:北京故宮解說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