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大唐不夜城之玄奘、慧能、鑑真、空海大師(弘法大師)像

前些日子在臉書上看到鹿野藝文學會的吳文成老師轉貼了一篇【人間社記者觀滄綜合外電報導】--《奈良歷史館特展 緬懷留學僧》。內文說三月二十二日前,平城京歷史館舉辦「特別之冬特展」,介紹遣隋、唐使的歷史。我才造訪東渡傳法的鑑真大師於揚州時常駐的大明寺,看到了梁思成先生設計的鑑真紀念堂。看到了這則報導後,覺得該延伸我的旅程,去拜謁一下鑑真大師,於是立即擬了個奈良旅行計畫,本月份將動身往平城京,延續這個文化傳播的旅程。恰巧的是,今年2014是甲午年,我愛看的劉寶傑主持的「關鍵時刻」回顧了1894年的甲午戰爭,探討了近代中日關係的衝突。我從《維基百科.甲午》條目回溯到《維基百科.西元754年》這一年恰巧也是甲午年,鑑真大和尚經過五次東渡失敗,終於在1月22日踏上了日本國土,把唐土的佛教戒律、佛典、醫藥、建築、書法...帶到了東瀛。
我先回到我2010年的西安之行,從大唐的長安城開始紀錄文化交流探索之旅,先來看一下大唐時期佛教的傳播史。大唐開國的君主是鮮卑族,為了族群融合,奉老子李耳是皇室先祖,於是以道教為最尊。到了一代女皇武則天的時候,為了取得既成皇權的正當性,藉由許多佛教寺院的力量,助她一臂之力,把她拱上皇帝的寶座。可以回顧一下在龍門石窟奉先寺所看到的大盧舍那佛的佛像,據說就是皇上的尊容。
說到大唐的佛教文化交流當然要從玄奘大師(600-664)看起。
慈恩寺前玄奘大師像
綜觀歷史,所有的戰爭都是源自人類的貪婪、仇恨、對資源的壟斷和佔有,而衍生族群的區分、對立。我貴你賤、我正你邪、我強你弱。玄奘大師西行時,大唐國力日盛,留在大唐修行,也自有所成,但他還是要千里迢迢、排除萬難地遠赴天竺學習《瑜珈師地論》,帶回大量典籍,並翻譯成漢文。
前:玄奘大師,右:慧能大師(638-713)
我們所熟悉的慧能大師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背影:鑑真大師,右:慧能大師、空海大師
當時中國和日本兩地的交通極為困難,雖然看起來路程很短,但我們觀察這裡的洋流,要通過真的是困難重重,常常發生海難。所以從東瀛渡海到中國的遣隋使、遣唐使都是歷經千辛萬苦,才能進一步學習。之前在西安大興善寺裡有看到空海大師(774-835)的像,有關弘法大師的足跡和行誼也是我未來將要探索的行程。
慧能大師、空海大師
 靜坐的鑑真大師(688-763)像後方,遠遠地可以看到大雁塔、玄奘大師像。
鑑真大師

玄奘大師
接下來我要介紹在揚州看到的大明寺和鑑真紀念堂,造訪奈良回來後,也會記錄更多當時文化交流,共創的人類文化結晶。
慈恩寺前玄奘大師像

明刻米芾臨《蘭亭》及碑陰四帖

還有一塊米芾書跡的碑石,焦山碑林博物館也是以專室陳列,足見對此文物的尊重,其內容就是我們所熟悉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米芾臨古的功夫在書法史上也是為人所稱道,博物館的解說牌說是得王羲之神髓、神形兼備。
米芾臨《蘭亭》(局部)
唐以後恐怕再也沒有人真正見過王羲之的親手書跡,與其說得王羲之的神髓,倒不如說是米芾酣暢淋漓地展現了他法書的功力與神采,就像功力深厚的鋼琴演奏家表演李斯特的創作鋼琴曲子一樣。因為石碑用玻璃罩著,為了避免反光,只好把相機鏡頭貼著玻璃拍攝,只能拍攝到局部。
米芾臨《蘭亭》(局部)
米芾臨《蘭亭》(局部)
米芾臨《蘭亭》(局部)
米芾臨《蘭亭》(局部)
米芾臨《蘭亭》(局部)
這塊碑的蘭亭序主文之後,還有吳中四才子之一文徵明題跋。
碑陰有米芾臨東漢張芝《八月九日帖》、王羲之《晚復毒熱帖》、王獻之《鵝群帖》和米芾自書《醋庫帖》。此石原收藏于歸安吳雲二百蘭亭齋,同治年間移置焦山。
米芾臨東漢張芝《八月九日帖》(局部)
米芾臨東漢張芝《八月九日帖》(局部)
米芾臨東漢張芝《八月九日帖》(局部)
米芾臨東漢張芝《八月九日帖》全文:「八月九日。芝白府君足下。不為秋涼平善廣閑。彌邁想思無違前。比得書不逐西行。望逺懸想。何日不懃。捐棄漂沒。不當行李。又去春送舉喪到?美陽。須待伴比(此?)。故遂蕳絶。有縁復相聞。飡食自愛。張芝幸甚幸甚。」
右:米芾臨東漢張芝《八月九日帖》(局部)
左:米芾臨王羲之《晚復毒熱帖》(局部)
右:米芾臨東漢張芝《八月九日帖》(局部)
左:米芾臨王羲之《晚復毒熱帖》(局部)
右:米芾臨東漢張芝《八月九日帖》(局部)
左:米芾臨王羲之《晚復毒熱帖》(局部)
米芾臨王羲之《晚復毒熱帖》(局部)
米芾臨王羲之《晚復毒熱帖》(局部)
米芾臨王羲之《晚復毒熱帖》全文:「晚復毒熱,想足下所苦,並以佳,猶耿耿。吾至頓劣,冀涼言散,力知問。王羲之頓首。」
米芾臨王獻之《鵝群帖》(局部)
米芾臨王獻之《鵝群帖》(局部)
米芾臨王獻之《鵝群帖》(局部)
米芾臨王獻之《鵝群帖》全文:「獻之等再拜,不審海鹽諸舍上下動靜,比復常憂之。姐告,無他事。崇虛劉道士並復歸也。獻之等當須向彼獻之,獻之等再拜。」
米芾自書《醋庫帖》(局部)
米芾自書《醋庫帖》(局部)
米芾自書《醋庫帖》(局部)
米芾自書《醋庫帖》(局部)
米芾自書《醋庫帖》(局部)

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米芾《城市山林》

在《瘞鶴銘》展示室內的說明牌上還介紹了北宋四大書法家米芾觀《瘞鶴銘》後,用其筆法寫了《仲宣、法芝、米芾元祐辛未孟夏觀山樵書》,但這方石刻在摩崖上,可惜我當日無緣得見,只能在解說牌上看到局部的拓片。
《仲宣、法芝、米芾元祐辛未孟夏觀山樵書》局部拓片
根據鎮江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的網站介紹:米芾是北宋在焦山留下書跡最多的書法家。我決定造訪鎮江時,曾考量是否安排時間前往南宮大師長眠之地致意,但礙於時程安排,只好留待改日再訪。
在迴廊上看到一幅米大師所書「城市山林」四個大字的橫額。

米芾長居鎮江,當他搬來這裡的時候,對著這個依山而建的城市,感受山川之美,崇尚自然,追求平淡寧靜而書寫下這四個雄渾灑脫的大字。原碑為城市南郊鶴林寺精舍門匾,原匾額已佚失,明崇禎13年,鶴林寺僧重刻,置鶴林寺古墨林內,1960年代移置焦山碑林。

參考資料:
1.焦山碑林博物館解說牌
2.王同順,鎮江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的網站,《米芾崇尚的“城市山林”與其獨特書風 》

傳 黃庭堅書《蓄狸說》刻石

在迴廊處又看到兩方「傳」黃庭堅於宋紹聖二年(1095)所書的《蓄狸說》刻石,我查閱了網路上有關整理黃庭堅年表的資料,也認為這是偽作。

大部分介紹焦山碑林這兩方碑石的說明資料都簡單寫黃庭堅  《蓄狸說》,不查閱一下資料的話,就會以為這是黃庭堅作的文章了。
但《蓄狸說》是唐代楊夔的文章,在《維基文庫》裡放在《全唐文》之下,但《全唐文》是嘉慶年間編纂的,在Internet archive裡的《四庫全書》搜不到《全唐文》,只得另闢蹊徑在《花木鳥獸集類》找到全文。用下方的全文比對上方二石可知,中間文章有所缺漏,但是焦山碑林僅存這兩方石,中間的石刻已經佚失找不到了。
《四庫全書  花木鳥獸集類  卷下》

《四庫全書  花木鳥獸集類  卷下》
我們在前面的筆記中記到《山谷集》中黃庭堅稱《瘞鶴銘》為大字之祖,在解說牌及參考書籍中說到:黃山谷得《瘞鶴銘》的法書精髓,融會貫通而創出自己的風格,從《自書松風閣詩》中可以看到如《瘞鶴銘》的筆勢往來、神韻氣度。

參考資料:
1.焦山碑林解說牌。
2.張傳旭,《黃庭堅年表》
3.Internet archive,《四庫全書  花木鳥獸集類  卷下》
4.陳龍海,牧村圖書有限公司,《名碑解讀》

重摹顧修遠(宸)家藏瘞鶴銘跋

這裡還有兩方與瘞鶴銘有關的石碑,查了網路稱之為《重摹顧修遠(宸)家藏瘞鶴銘跋》,因為標示牌上並沒有標示這樣的名稱,剛開始有些存疑。於是把碑石放大,直接閱讀碑文,確認書寫題記的人是要臨摹顧修遠先生家裡所藏的《瘞鶴銘》拓本。(這時候瘞鶴銘石還在江中,不知道顧先生是藏的怎樣的版本)
博物館的標示牌:
吳偉業王廣心、吳興祁、馬肇梅等重摹《瘞鶴銘》題記
博物館的標示牌:
錢升(日庵)、顧宸(修遠)、孫竑禾等書重刻《瘞鶴銘》碑記
顧宸是明末清初的學者、藏書家,根據百度百科說明,他晚年仕途不順遂,藏書又慘遭祝融吞噬。我覺得對一個愛書人而言,功名可如浮雲,但長伴自己珍藏的書籍消失恐怕才是最大的打擊吧。
顧宸書跡局部放大

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

清 林企忠臨宋拓《瘞鶴銘》

這也是嵌在迴廊牆壁上的刻石,清代詞人林企忠於康熙53年臨宋拓《瘞鶴銘》,可以看到文字內容與《金山本》文字內容有所出入。




董逌《廣川書跋》有關《瘞鶴銘》之記載

在瘞鶴銘展示室裡有一些有關歷代研究的說明,有一個版本稱之為《金山本》。這個版本是北宋的一位進士刁約在金山寺(就是白蛇傳裡白娘娘水漫金山的金山寺)發現的。鎮江最有名的景點就是:金山、焦山、北固山。
唐朝的時候,金山寺有一位和尚曾到過焦山見過《瘞鶴銘》,於是回到寺裡,把它默寫下來。到了北宋的時候,有一天刁約到了金山寺,就看到了那位唐代僧人所留下來的版本。而刁約所見到金山本的經過,記載在董逌的《廣川書跋》卷六之中。董逌是南宋的藏書家、鑑賞家,同樣的我在《四庫全書》裡找到《廣川書跋》有關《瘞鶴銘》的記載。









除了金山本,還有北宋著名書學家《邵亢本》及《張坣本》。《焦山志》載《壯觀亭址別刻本》、《至順鎮江志》載《宋鎮江別刻本》。
在拓本部分,有殘石未出水前傳世的拓本,稱之為《水前本》,傳世很少。陳鵬年打撈起來拚在一起再拓的水後拓本,又分五石相聯80餘字的全拓本,和清光緒年間興起的小紙拓,23字一拓。
鎮江博物館展示拓本
《摩崖別刻本》,明以前的是全文拓本,明以後的是59字的半截本。
還有焦山鶴洲和尚拓《鶴洲本》。

參考資料:焦山碑林解說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