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大唐不夜城之玄奘、慧能、鑑真、空海大師(弘法大師)像

前些日子在臉書上看到鹿野藝文學會的吳文成老師轉貼了一篇【人間社記者觀滄綜合外電報導】--《奈良歷史館特展 緬懷留學僧》。內文說三月二十二日前,平城京歷史館舉辦「特別之冬特展」,介紹遣隋、唐使的歷史。我才造訪東渡傳法的鑑真大師於揚州時常駐的大明寺,看到了梁思成先生設計的鑑真紀念堂。看到了這則報導後,覺得該延伸我的旅程,去拜謁一下鑑真大師,於是立即擬了個奈良旅行計畫,本月份將動身往平城京,延續這個文化傳播的旅程。恰巧的是,今年2014是甲午年,我愛看的劉寶傑主持的「關鍵時刻」回顧了1894年的甲午戰爭,探討了近代中日關係的衝突。我從《維基百科.甲午》條目回溯到《維基百科.西元754年》這一年恰巧也是甲午年,鑑真大和尚經過五次東渡失敗,終於在1月22日踏上了日本國土,把唐土的佛教戒律、佛典、醫藥、建築、書法...帶到了東瀛。
我先回到我2010年的西安之行,從大唐的長安城開始紀錄文化交流探索之旅,先來看一下大唐時期佛教的傳播史。大唐開國的君主是鮮卑族,為了族群融合,奉老子李耳是皇室先祖,於是以道教為最尊。到了一代女皇武則天的時候,為了取得既成皇權的正當性,藉由許多佛教寺院的力量,助她一臂之力,把她拱上皇帝的寶座。可以回顧一下在龍門石窟奉先寺所看到的大盧舍那佛的佛像,據說就是皇上的尊容。
說到大唐的佛教文化交流當然要從玄奘大師(600-664)看起。
慈恩寺前玄奘大師像
綜觀歷史,所有的戰爭都是源自人類的貪婪、仇恨、對資源的壟斷和佔有,而衍生族群的區分、對立。我貴你賤、我正你邪、我強你弱。玄奘大師西行時,大唐國力日盛,留在大唐修行,也自有所成,但他還是要千里迢迢、排除萬難地遠赴天竺學習《瑜珈師地論》,帶回大量典籍,並翻譯成漢文。
前:玄奘大師,右:慧能大師(638-713)
我們所熟悉的慧能大師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背影:鑑真大師,右:慧能大師、空海大師
當時中國和日本兩地的交通極為困難,雖然看起來路程很短,但我們觀察這裡的洋流,要通過真的是困難重重,常常發生海難。所以從東瀛渡海到中國的遣隋使、遣唐使都是歷經千辛萬苦,才能進一步學習。之前在西安大興善寺裡有看到空海大師(774-835)的像,有關弘法大師的足跡和行誼也是我未來將要探索的行程。
慧能大師、空海大師
 靜坐的鑑真大師(688-763)像後方,遠遠地可以看到大雁塔、玄奘大師像。
鑑真大師

玄奘大師
接下來我要介紹在揚州看到的大明寺和鑑真紀念堂,造訪奈良回來後,也會記錄更多當時文化交流,共創的人類文化結晶。
慈恩寺前玄奘大師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