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在南海路國立歷史博物館的「七寶瑞光」展覽中出現了好幾件很珍貴的文物,我在參考書及讀到相關的介紹所引用的照片都還是出自其他文獻的圖版。所以有幸能親近這幾尊佛像,機遇真的非常殊勝。
根據參考書說明:這方造像碑又稱為「萬佛寺雙菩薩像碑」。無紀年,但大致可以確定為六世紀中期,被橫斷為兩段,上段頂部受損,高119cm,寬64.5cm,厚24.8cm。最上層為高浮雕,表現二菩薩立像,並伴有三對手持不同供養物的眷屬(前兩對頭戴高冠,可能表現的是高貴的供養人或諸如因陀羅等印度神),中間層則是護法力士和獅子一對,獅子中間是漫溢的水瓶,中生蓮花兩支,做為雙菩薩的基座,最下一層是一排乾達婆(Gandharvas)天空的樂神,中間為蓮花香爐(博山爐)。
林保堯老師在專題演講中,也特地介紹這方造像碑,正說明了四川地區佛教發展的特色是這裡包容了許多不同區域傳播過來的文化。觀察兩尊主菩薩的衣飾充滿笈多王朝的風格特色,護法力士代的飛繒以及背光上弦月的裝飾是波斯薩珊王朝的特色。而水滿瓶象徵生命之水、蓮花則是來自印度的裝飾風格。
參考資料:
1.王靜芬著,商務印書館,《中國石碑 一種象徵形式在佛教傳入之前與之後的運用》
2.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七寶瑞光 中國南方佛教藝術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