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明代印刷

到了明代,累積歷代的印刷技術和經驗,工藝日新月異。明政府最大的印刷部門為司禮監與國子監。司禮監所設的司禮經廠,也就是印刷工廠,規模宏大,工作人數超過千人,堪稱是明代最大的印刷廠。
古代官刻場景,司禮監經廠
古代官刻場景,司禮監經廠
古代官刻場景,司禮監經廠
司禮監經廠人員配置(翻攝自揚州博物館解說牌)
 古代觀測天文、制定曆法的機構是欽天監,每年都要制定大統曆,由皇帝發布。
《大明成化四年大統曆》
明正統九年(1444)內府開始刻印《道藏》正統十二年(1447)二月完成。
明正統十年(1445)內府刻印《道藏 墨子》(翻攝自揚州博物館解說牌)
明正統十年(1445)內府刻印《道藏 墨子》
明萬曆十年(1596)南京國子監刻印《後漢書》(翻攝自揚州博物館解說牌)

佛經刊印。


在明代官刻版本的書中,還有一種由各藩王府刻印的書本,稱之為"藩府本"。由諸王府刻製出的圖書校刊精審、紙墨精良、版印精湛,為後世藏書家與學人所珍重。

明代地方政府印刷,包括各級地方政府和公立書院,主要印刷的內容是各地的地方志及當地有關的志書,或是皇帝批准在各地印製的書籍,記得前面筆記說到天一格的主人范欽在各地述職所收集的,也就是各地的方志。
《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 弘治黃州府志》
徽州版畫的發源地在徽州歙縣虬村,當時以仇姓為主,從弘治年間就刻書,尤其以刻圖見長。仇氏沒落以後,黃姓一族崛起形成徽派版畫藝術。
翻攝自揚州博物館解說牌
明代中期以後,版畫印刷用了豐富的色彩顏料,並在書籍之中放入大量插圖。明代初期的圖版雕刻承襲宋元時期,線條樸實、簡單洗鍊。但到了明中葉,單色圖版雕刻線條趨於繁複工整且細緻,畫面富麗有趣。



明萬曆年間湖州閔、凌兩家把朱墨兩色印刷發展成朱墨黛紫黃等多種顏色的套版印刷,並在此技術上,更進一步出現多色疊印的餖版水印和拱花印刷方法。

江寧吳發祥在金陵刻成的《夢軒變古箋譜》目前發現最早的餖版印刷。另外,徽州休寧人胡正言1644年刻成《十竹齋箋譜》也是餖版印刷重要作品。餖版印刷的出現使雕版印刷進入真正的彩色印刷時代。
《夢軒變古箋譜》(翻攝自揚州博物館解說牌)
《十竹齋箋譜》之一
印刷術發明後,為適應印刷鐫刻準確需求,出現了橫平豎直,筆畫方正的印刷體字--宋體字。數百年來,在宋體字的基礎上又衍生出長宋體字和扁宋體字等變體。


明代主要印刷中心(翻攝自揚州博物館解說牌)

參考資料:
1.揚州博物館解說牌
2.《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 弘治黃州府志》
3.《百度百科  十竹齋》條目
4《十竹齋箋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