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天一閣(十)_千晉齋

民國初年,在寧波有一位學者、藏書家馬廉先生,他收藏了近千塊的晉代城磚,藏在自己的居室,名其「千晉齋」,後來這一批城磚轉贈給了天一閣,這裡特別闢了一個專室,仍名為「千晉齋」。



這裡除了馬廉先生捐贈的千塊晉磚,還有地方仕紳捐贈的藏書,但是我想這篇筆記還是聚焦在馬廉先生的捐贈。

千晉齋展示室概觀
這裡面有好幾位鼎鼎大名的人物
(翻攝自天一閣博物館解說牌)
馬廉(1893-1935)字隅卿,寧波人,現代著名的藏書家,小說戲曲研究家,曾任北平孔德學校總務長、師範大學、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繼魯迅先生在北大講授中國小說史,後主管孔德學校圖書館。他在1935年2月19日在北大的講課課堂上因為腦溢血過世。
馬廉先生把自己的書齋命名為:「不登大雅之堂」,因為他收藏的都是小說、戲曲劇本,與傳統經學古文、詩、詞文賦比較,常常被輕視。在收集小說、戲曲劇本的過程中,他曾收到了《三遂平妖傳》的孤本,顯然馬先生對這份收藏非常重視,把他的書齋又名為:「平妖堂」(頗有與三希堂命名方式一樣的意味在)。他藏書2000多種,逝世後售歸北大圖書館。北大圖書館編輯集結出版《不登大雅文庫珍本戲曲叢刊》,精裝24冊,收藏馬廉所藏35部114卷戲曲。






這是馬先生存放戲曲唱片的唱片櫃。
馬先生收藏唱片櫃
馬先生在1931寧波拆舊城時,從舊城址中收集了六朝古磚2000多枚,因晉磚居多,故名"千晉"。1933年天一閣重建的時候,馬先生也是發起人之一,只可惜天一閣修建完工這一年也是馬先生離開的年。

本來我對這晉磚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不就是晉朝的磚。昨日腦中突然想到:我這一次造訪的阿育王寺、天童寺都有寫著「晉代古剎」,而在南京不是有烏衣巷,晉代是北方菁英第一次大舉南遷的時候。所以在寧波建城,的確是重要的事。馬先生意識到這些城磚的重要性,所以收藏下來了,不然這些磚石可能流散四處。







我曾經追蹤過臺北城城牆拆掉後的城牆石到哪兒去了。所以對馬先生的用心感到敬佩,在那個對古蹟文物還沒有太多保存想法的年代,馬先生比一般人想得更遠,所以這一批磚石才能保存下來。

參考資料:天一閣博物館解說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