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清福陵(八)_隆恩殿

方城北方中央主位的隆恩殿是最主要的建築物,屋頂是單檐歇山頂,台基高1.7m,周長118m,材質為漢白玉。台基前部稱為月台,周圍還以雕刻精美的石欄杆,台基的須彌座上也佈滿蔓草、卷葉的雕飾,四角設有排水螭首。我們前面在大紅門就看到的中軸神道直通大殿中央,丹陛石上的花紋是福山壽海包圍的蟠龍戲珠紋。面擴三間,深進兩間。隆恩殿的匾額滿文居中,漢文與蒙文分居左右。
隆恩殿
雖然遇到下雨天,但是第一次看到螭首吐水。
排水螭首
在隆恩殿的正中有一座大暖閣,由木槅扇、隔斷板、天花板在殿堂內建起。上設黃雲龍緞罩頂,有兩扇隔門對開,門環以赤金製成,格內有寶床,黃雲龍緞製成的被、褥、枕等用品。
隆恩殿內
小暖閣內供奉清太祖與孝慈高皇后的神主牌,暖閣掛有帷幔。大暖閣前有龍鳳寶座,前有供案,平時罩有黃雲龍緞桌衣。上面陳列乾隆43年製作的琺瑯五供一套。兩側有朝燈、配案、福金椅、配椅等。
<清史稿>中有關福陵祭祀、謁陵相關紀載

<清史稿>中有關福陵祭祀、謁陵相關紀載
隆恩殿是舉行大、小、特祭以及皇帝親臨祭陵等祭典舉行的地方。福陵大祭包括每年清明、中元、冬至、除夕及太祖和孝慈高皇后忌日。小祭包括每月初一、十五;特祭指的是因國家大典而於福陵臨時舉行的祭典。

在隆恩殿左右分別有兩座配殿--東配殿與西配殿。
東配殿

西配殿
東配殿是存放祝版與祝帛的地方,祝帛是一條絲織的帛條,上面寫著皇帝的祝詞。祝版是一尺長見方長方形木板,白底,四周鑲黃綾邊,中間是貼祝文處。祝文是皇帝的祝禱之詞,以滿、漢文書寫,於祭陵前一日由盛京城禮部送至福陵。祝板被放置在一頂四人抬的小轎裡,沿路有官員開路,路人須迴避讓路,且不得面壁(大概是說不能用屁股朝著神轎的意思吧),否則會遭到棍棒修理。
第二天祭祀時需將祝帛放在供案上的篚內。而祝版則由讀祝官於祭祀當日至東配殿行一跪三叩之禮後捧出,沿著神道迎至隆恩殿西廊下,恭置案上,再行一跪三叩之禮後,恭請神主牌,開始祭奠之儀式。除了放置祝帛與祝版外,於隆恩殿整修時,清太祖與孝慈高皇后的神主牌移駕至此,並按時舉行祭禮。
東配殿
西配殿是只有在清太祖與孝慈高皇后的忌日舉行儀式時才開啟,屆時設有唐卡,有喇嘛誦經。
西配殿
西配殿有用漢白玉雕建的一座焚帛亭,歇山頂,有須彌座,四方開口,原四方皆有設門扇,內有火池,用來焚燒祝帛、祝文及祭祀的金、銀紙幣。關內皇陵的焚帛亭多為對稱的一對兩座,且為琉璃磚砌成。
石獅後方即為焚帛亭
注意這隻石獅腳下也有我們前面在石像生處看到的錦袱
祭典接近尾聲時,執事人員將祝帛、祝文及相關祭品送至焚帛亭時,皇帝或主祭官須站在隆恩殿月台行注目禮,稱為「望燎」,以表示孝心。
隆恩殿

參考資料:
王艷春編著,瀋陽出版社,《清文化叢書,盛京福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