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在
王得祿墓就看過石像生,更早在
碑林的石刻藝術室也看過漢代的石像生,下面就來看一下福陵的石像生。
陵墓前神道兩旁的石像生始於漢代,主要有兩個目的:避除邪惡、彰顯權威。歷代石像生的數目不同,福陵是清代營建的第一個帝王陵,典章制度尚未完備,皇太極時期即諭令於福陵建石像生,但沒有看到石翁仲,直到17年後順治7年(1650年),終於在神道兩旁立了四對石像生以及在石像生之前後又各立了一對華表,但刻工比大紅門前的更為華麗,象徵著儀仗隊的引導與壓陣。
|
位於靠大紅門端的華表 |
|
華表底座 |
|
華表立面 |
第一組石像生為沙漠之舟--駱駝,在福陵前立駱駝的石像意義非凡,因為努爾哈赤與蒙古聯姻、結盟,蒙古諸部臣服於後金,上貢了八匹白馬與一頭白駱駝(合稱九白之貢)至盛京。
|
石駱駝 |
|
石駱駝 |
第二組石像生是一對站立的石馬,和唐朝一樣,女真族驍勇善戰,靠戰馬馳騁疆場得天下,戰馬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
石馬 |
|
石馬 |
第三組石像生是一對石虎,但是此處的石虎和先前王得祿墓前的石虎看起來都顯得頑皮可愛,似乎少了亞洲獸王的霸氣。早在東漢時期,即有石虎造型的石像生,以虎守墓可避邪惡,守衛墓主。
|
石虎 |
|
石虎 |
第四組石像生是一對石獅,於大門前或橋頭立石獅作為威儀的象徵由來已久,和大門前的石獅一樣,可以看到一隻石獅腳下踏石球,是為公獅;另一隻石獅腳下有一小獅子,是為母獅子。
|
公石獅 |
|
母石獅 |
上述石像生間相距約三米餘,皆由青色岩石雕琢而成,線條簡潔古樸,風格渾厚粗獷,底座為大理石,長短高矮,因配合獸形而異,均為須彌座式,所雕紋飾如座上鋪設"錦袱",緊貼石座下垂,下端各銜接一枚古錢,福陵的這種石雕錦袱可說是一種特色。
|
靠墓主人端的華表 |
|
靠墓主人端的華表 |
參考資料:
王艷春編著,瀋陽出版社,《清文化叢書,盛京福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