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

藏真、律公帖

這是另一塊有懷素書跡的碑石。宋元祐8年(AD1093)刻石,懷素所書《藏真帖》(56字)以及《律公帖》(兩行共92字),並附刻景祐、元祐年間文人題跋及游師雄刻《李白贈懷素草字歌》。高140cm,寬49cm。
真、律公帖》 碑
《藏真帖》記懷素到洛陽,透過顏真卿學習張旭筆法的一段機緣。
碑的最上部分是 《藏真帖》和 《律公帖》的前段
碑石的字跡不是看得很清楚,所以來看拓本。
「懷素字藏真,生於零陵,晚遊中州。所恨不與張顛長史相識。近於洛下偶逢顏尚書真卿,自云頗傳長史筆法,聞斯八法若有所得也。」

《律公帖》前段記敘律公前後幾次向懷素求書,內容是:
「律公好事者,前後數度,遂發懷素小興也,可深藏之筴笥也,懷素。」

《藏真帖》和 《律公帖》的前段  拓本
上面石碑的照片,其它的字跡都已經看不太清楚了,但是"顏尚書"三個字又大又清楚,我們看拓本也是,我猜這裡懷素雖說是要向顏真卿學張旭的筆法,但似也有表達對顏魯公的敬意。
碑的第二段部分是 《律公帖》的後段
後段記敘懷素患腳氣病與風疾,在客棧非常苦悶,律公又來求書,他表明不能作書,請求諒解。內容是:
「貧道頻患腳氣,異常憂悶也,常服三黃湯,諸風疾兼心中,常如刀刺,乃可處方數服,不然客舍非常之憂耳。律公能抬步求貧道起草,斯乃好事也。卒復不盡垂悉,沙門懷素白」
《律公帖》的後段  拓本
在以前的古裝劇中,看到道士自稱貧道,和尚自稱貧僧,這樣的自稱還是第一次看到。在網路上還有讀到有人根據懷素的描述,判讀他的病情,寫成論文。
在《律公帖》的下方有其他書法家的跋文,首先看到的是我去年才認識的一位宋代的書法家周越的書跡。
「越觀懷素之書有飛動之勢,若懸崖墜石,驚電遺光也,珍重
周越跋文,(左邊的徵仲是文徵明?)
去年年初我從北市圖借到一本王裕民先生寫的《周越墨跡研究》,王裕民先生是李敖大師的入室弟子,我看到一位還在台大歷史系就讀熱血青年鑽進圖書館,到處找尋資料,試著還原這位宋代書法家周越的原貌。在努力的過程中,還發現了許多其他有趣的課題,如「忠孝之家」鈐印的研究,並且與故宮博物院的專家有幾番激烈的討論,無論誰是誰非,我覺得都是非常精彩的故事 。 只可惜從網路得知王裕民先生2004年末也選擇自絕於世。我讀到馬承源館長、王裕民先生的人生故事,都覺得很惋惜,他們曾在這人世間歷經最精彩的探索活動,為什麼感受不到那種在時空穿梭探險的美好,有再大的委屈挫折,只要用光明的正面思考去面對,總有解決的辦法,徒留讓人掩卷而嘆的遺憾。
周越跋文拓本
台北故宮藏 董其昌 臨周越之跋文 圖片出自《周越墨跡研究》
劉摯  跋文  ,趙瞻、韓忠彥 同觀
劉摯(西元1030——1098年),字莘老,北宋永靜東光人。嘉祐四年中進士甲科,能力出眾,政績卓越。王安石拜相後,推行新法,劉摯以為新法有許多弊端,便上書宋神宗陳述新法弊病。神宗當時寵幸王安石,把劉摯貶為衡州監管鹽倉。元豐初年改任集賢院校理,知大宗正寺丞,為開封府推官。元祐六年,拜尚書右僕射,與尚書左僕射呂大防同時執政,廢棄新法。後來呂大防與劉摯發生矛盾,御史楊畏依附呂大防,劾奏劉摯,劉摯被罷相。
元祐八年,宋哲宗親政,又推行新法,第二年,劉摯被貶為光祿卿,紹興四年(西元1097年)劉摯被流放新州,不久含怨而死。因劉摯一生剛直不阿,正氣森嚴,忠貞愛國,宋哲宗死後,韓忠彥為右丞相,為劉摯翻案,並給予“忠肅”稱號,後被追贈為“元祐忠賢”。劉摯平生酷愛學習,治學嚴謹,才華橫溢,他撰寫的《忠肅集》曾被後人廣為流傳。

參考資料:李柄武、高峽主編,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華國寶 陝西珍貴文物集成 碑刻、書法卷》
《百度百科》劉摯條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