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8日 星期六

于右任與鴛鴦七誌齋藏石

不知道現在的小朋友還認不認識于右任先生,如果您到台北行天宮禮拜恩主公,正門"行天宮"匾額的題字,就是于公所寫的。若說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對于右任有什麼深刻的記憶,大概就是立在玉山上他老人家的銅像被毀掉的事情吧。人離開了這個世界以後,為什麼還要留下什麼銅像、墓誌銘之類的,無疑是希望後世的人記得他什麼吧。
于右任先生是光緒癸卯(1902)年舉人,後因譏諷時政,被除了舉人資格,加入國父的革命事業。他鑽研書法,所以一生除了革命事業,也花了很多時間在金石、書法上,他的字被稱為"于體",一般我們看到書法中的草書就頭痛,因為要花很多時間猜還不一定看得出來,于公發展"標準草書",希望達到"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的境界(我看現在簡體字中,很多字形是出自於行書、草書,猜想當初在簡化過程也曾受此構想所影響)。
于右任公書《正氣歌》
洛陽博物館藏于公墨寶
于公對於清末民初洛陽地區古代碑刻非常有興趣,與同樣酷愛金石的陝西靖國軍副總司令張鈁曾有默契,搜得北朝墓誌歸于右任,搜得唐代墓誌歸張鈁。陝西北邙山是風水寶地,所以也是古墓碑的寶庫,有一句俗諺是「生於蘇杭,死葬北邙」,這個地方是歷代盜墓者覬覦的寶地。還聽說有人把別人先人的遺骨偷偷移走,把自己先人的遺骨偷偷放進去,你可以看到如果中國人把自己利益放在優先,不顧道義的話,什麼奇怪荒謬的事都會發生。
張鈁把搜羅到的一千多方唐墓誌運回故鄉河南新安縣鐵爐鎮故宅「蜇廬」,嵌墓誌于窯壁,稱之"千唐誌齋"。于右任則將北朝墓誌藏石運到北平,保存在西直門內菊兒胡同。因為其中有七對夫婦的墓誌,所以把他藏石的地方稱作「鴛鴦七誌齋」。
這是于公於民國18年7月所書,我剛見此字想為何"鴛鴦"是"簡體字"?
其實簡體字中並未將鴛鴦下方的鳥字移走,我猜這應該就是所謂"標準草書"的發想。

沈映冬先生《于右任尋碑記》裡整理這七對夫婦。
其中"命婦"是婦人受封號者之稱,有內命婦與外命婦之分。
通典職官典注:「皇帝嬪妃及太子良娣以下為內命婦,公主及王妃以下為外命婦」
1935年,中日關係緊張,于右任先生委託楊虎城將軍設法將藏石運回陝西保存,當年冬天楊虎城派馬文彥赴北平,在宋哲元幫助下,將藏石以火車運回西安,並捐歸國有。在這批藏石進碑林之前,碑林裡唐代以前的刻石很少,而且墓誌收藏不多。(OS:我們現在一般人的觀念,陰陽屬物最好還是分開放置吧!以前的碑林不僅是文廟而且是府學、縣學之地)
這一批藏石不僅呈現了北魏時期書法之美,而且從墓誌銘中所紀實內容對照史書,有很重要的歷史價值。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書法史發展的重要階段,長期的南北分裂,書法藝術也分為南北兩大流派。簡而言之,可概括為"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雄南秀"。不知道于公在收那些墓誌銘時可曾忌諱過什麼,不過他想擁有這書法之美的熱情,已超過一切。
現在這些鴛鴦七誌齋藏時嵌於碑林第二室到第三室,以及第三室到第四室的走廊兩旁,接下來我就放上所拍到的相片。

元珽妻穆玉容墓誌蓋

元珽妻穆玉容墓誌

元珽墓誌蓋

元珽墓誌

元誘墓誌

元誘妻馮氏墓誌

穆亮妻尉太妃墓誌

穆亮墓誌

元遙墓誌

赫連公夫人閭氏墓誌

赫連子悅墓誌

赫連公夫人閭氏墓誌蓋

參考資料:
1.路遠,西安出版社,《碑林史話--回首千年滄桑》
2.沈映冬,育達周刊社,《于右任尋碑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