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6日 星期五

崧澤文化-良渚文化

向北市圖借到一本《良渚文化珍品展》的圖錄,這是在1992年上海博物館和香港市政局聯合主辦香港博物館舉行的展覽。讀到當時的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寫的前言,不禁有所感慨。先前在學習認識上海博物館的青銅器,讀到陳佩芬老師的書,才知道這位學者。也從《國寶檔案》節目中,知道馬館長為了收回者旨於睗寶劍,費心奔走的故事。後來又從維基百科知道:馬館長的一生是個令人遺憾的故事。有時候也會懷疑這些古物,是不是冥冥中真的有些超自然的力量,在影響考驗這些才子的情緒與修為?人要常懷正直和謙牧之心,禮敬天地,勿恃才而驕,路才可走得平順長遠。
 《良渚文化珍品展》中良渚文化地層示意圖

上圖出自於 《良渚文化珍品展》的說明插圖,我們看一下考古專家整理這個區域的文化層堆積,在良渚文化發生之前,還有另一個更早的具代表性的崧澤文化。
接下來,我就來整理一些崧澤文化的文物,也比較一下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差異。

黑陶竹編紋帶蓋罐
上面照片中這件黑陶竹編紋帶蓋罐於青浦縣崧澤出土,口徑15.2cm,高26.2cm。罐是此一時期最常見的容器,罐腹中部裝飾一周鋸齒型堆紋,肩部渾圓豐滿,裝飾刻劃的竹編紋,共22個單元,巧妙地串在一起,反映出長江流域一帶自然風貌,及當地住民喜歡竹編器皿的風格。和下面照片的器物相比較,可以看得出這件文物作工的細緻程度。
浙江省博物館藏 崧澤文化時期器物
崧澤文化距今約5900-5300年,上承馬家濱文化,下啟良渚文化,處於江南地區史前文化一個承先啟後的階段,從合葬墓實例研判是一個由母系氏族演變為父系氏族社會的過渡階段。
崧澤文化晚期,隨著氣候和海平面的穩定,適合居住和生產的範圍擴大,定居點增加,社會經濟持續進步,為良渚文化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浙江省博物館藏 崧澤文化時期器物

浙江省博物館藏 崧澤文化時期器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崧澤文化時期陶壺1961年於上海青浦崧澤出土
良渚文化距今5300-4200年,太湖地區由於犁耕農業技術的進步與快輪製陶的普及,大幅提高生產能力,人群分工與社會化加劇,維繫社會階級制度的玉禮器及反應權力集中的大型公共工程(如大型的祭壇),成為良渚文化最顯著的表徵,被視為此一地區進入文明階段的典型案例。他們的文化輻射能力遼闊,覆蓋了河母渡文化之後的錢塘江南岸。影響力並擴及陝西、四川。我們先前看過三星堆遺址裡,除了他們本身自己發展的特殊青銅器型,也大量發現良渚文化地區典型的器形文物。
浙江省博物館藏 良渚文化時期器物

浙江省博物館藏 良渚文化時期器物

浙江省博物館藏 良渚文化時期器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良渚文化時期陶豆1955年浙江餘杭良渚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良渚文化時期雙耳陶壺1955年浙江餘杭良渚出土


參考資料:上海博物館、香港博物館 《良渚文化珍品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