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

張旭 肚痛帖

接下來記錄的也是邱建一老師在課堂上曾經介紹過的《肚痛帖》,光聽這帖的名稱就夠另類的吧。這是唐朝善於寫草書的「草聖」張旭的作品,由於張旭寫在紙上的作品現今世上可能也找不到了,我們只能從此刻石及拓本接近張旭的書跡。照參考書籍上的說法:我們現在看到刻在石上的《肚痛帖》,可能是宋僧彥修臨摹張旭留下的書跡。
這塊刻石是於宋嘉佑3年(AD1058)臨摹上石。描寫的是有一次張旭忽然肚子痛,自己想法子找成藥解決的過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突然肚子痛的情形,也會有自己想辦法解決肚子痛問題的時候,但是大概沒人會有興致揮筆記錄這檔事情吧。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臨床。」

碑林第三石室《肚痛帖》
《肚痛帖》拓本
張旭字伯高,江蘇蘇州人,官至金吾長史,人稱"張長史",以草書聞名,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合稱「飲中八仙」。有一次他喝醉酒後,用頭髮沾墨水寫字,世人稱他為「顛張」。
大唐不夜城裡 張旭像
《肚痛帖》是張旭的代表作,是狂放書風的代表,清代的張廷濟《清儀閣題跋》:「顛、素俱善草書,顛以《肚痛帖》為最,素以《聖母帖》為最」。顛就是張旭,素就是懷素。
年少的時候,看到草書就覺得看不懂,像看西方的抽象畫一樣。有了老師的指引導覽後,才發覺草書的美妙,靜靜地融入於書法家所揮灑如彩帶、如絹絲飛舞般的線條之中。
《肚痛帖》碑石
下次您如果有機會造訪碑林,注意一下《肚痛帖》和彥修和尚其他的書跡一起刻在這塊碑石上,也許因為這樣,才有人推斷說是彥修和尚臨摹的字跡吧。
這塊碑石的另一面是彥修和尚的草書
邱建一老師在我們的課堂上還介紹了張旭的筆法,我到訪焦山碑林的時候,見過一塊碑是《清 吳台壽臨顏真卿書述張旭筆法十二意》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這一篇筆記裡進一步玩味張旭書法藝術。

參考資料:李柄武、高峽主編,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華國寶 陝西珍貴文物集成 碑刻、書法卷》
相關筆記:清吳台壽臨顏真卿書述張旭筆法十二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